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330节
要知道,有了隋炀帝的先例在,打朝鲜半岛向来被视为凶险之事。
更何况大明面对的不只是高丽,还有北元的辽东军团二十万大军。
正常情况下,想劝说皇帝应该很难。
就算理由再充足,不经过几番游说,也很难改变皇帝的主意。
毕竟风险实在太大了。
就算对高丽有意思,也可以等到打下辽东之后再想办法。
可陈景恪只用了一席话,就让朱元璋同意了他的策略。
对于他们来说,这种信任才是最重要的。
一个人对皇帝的影响如此之大,身份已经无关紧要了。
而且太孙和他的关系有多好,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到。
一个有能力,又深得君王信任的人,用一句‘未来可期’恰如其分。
这样的人,必须要交好。
于是,陈家突然多了许多送礼的人,而且全都是顶级勋贵家送来的。
有些甚至是从辽东前线送过来的。
送礼的人姿态很低,似乎他们才是位卑的那一方。
纵使陈远夫妻俩已经见多识广,也有些手足无措。
反倒是福清很快就想通了其中的缘由,心中别提多自豪了。
陈景恪自然也非常高兴。
前面已经说过,搂草打兔子把高丽一并解决,没有前世经验可以借鉴。
基本上可以算作是他根据已知信息,推断出来的。
那种成就感,和搬运前世已知信息震撼古人,是完全不同的。
不过在高兴之余,他又开始思考另外一个问题。
治理。
“高丽和辽东不同,辽东苦寒打是最难的,但此地为中原故土,只要打下来治理非常简单。”
“高丽虽然深受华夏文化熏陶,可千年来一直以单独的国家存在。”
“打不容易,治理更难。”
陈景恪侃侃而谈,阐释着自己的看法。
听到最后一句话,朱雄英忍不住乐了:“难吗?我觉得挺容易的啊。”
本来只是一句玩笑话,朱元璋却脸色严肃的道:
“你觉得打辽东和高丽容易?无知。”
朱雄英愣住了,这还是朱元璋第一次对他说这么重的话。
陈景恪略微一想就明白了老朱的用意,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别的事情都可以惯着,慢慢教育,甚至可以给他试错的机会。
唯有军事不行。
更何况还是打辽东和高丽,说是国战都不为过。
要是他真认为很简单,那才是大明的灾难。
朱元璋继续说道:“翻翻史书,中原王朝在这两处地方花费了多少人力物力。”
“隋朝更是因此耗尽国力,二世而亡。”
“也只有汉唐时期才短暂统治过这里。”
“你还觉得简单吗?”
“若非景恪计划得当,让我们占据了绝对的战略优势。”
“若非使节团一年的努力……若非将士们敢于用命……”
“你觉得简单,就是对他们的羞辱……”
一席话说的朱雄英羞愧不已:“皇爷爷我错了,以后再也不开这样的玩笑了。”
陈景恪也适时递了个梯子:“太孙的性格陛下也知道,在亲近的人面前总是喜欢说笑。”
“其实他内心对战争的残酷,认识是非常深刻的。”
朱元璋冷哼道:“哼,就怕你是借着玩笑的口吻,说出了心里话。”
朱雄英连忙道:“皇爷爷请相信我,我是真的随口开了个玩笑。”
“大明是如何谋划辽东和高丽的,我全都看在眼里,又岂会不知大家付出了多少心血。”
朱元璋这才放过他:“但愿你真的只是说笑,而不是真的认为很简单。”
又说了一通战争的残酷性,这一茬才算是揭过。
朱雄英擦了把汗,这老头骂起人来是真凶啊,以后绝不能再拿此事开玩笑了。
陈景恪心下暗笑,让你小子没正行,这下被批了吧。
之后话题回到最初,陈景恪接着方才的话说到:
“拿下高丽不是结束,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如何治理这里,就成了大明当前面临的第一难题。”
“如果治理不好,很可能会重蹈唐朝覆辙。”
朱雄英不解的问道:“你不是说经过千年熏陶,高丽人对中原非常向往吗?为何还会难以治理?”
陈景恪想了想,说道:“正如叶公好龙的故事,大明就是那条龙,高丽就是叶公。”
“他们确实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而且因为离的远,他们只看到了中原的好。”
“所以对大明非常尊崇,视为宗主之国。”
“可是千年的发展,他们拥有独立的统治体系。”
“说的直白点,他们拥有独属于自己的利益群体。”
“两个国家融合,必然有一方的利益群体要失势。”
“而大明和高丽融合,必然是高丽旧贵族利益受损。”
“当自己的切身利益受损的时候,之前想象出来的种种美好就一文不值了。”
“如果大明处理不好这一点,那些利益受损的权贵官僚,定然会起反心。”
朱雄英恍然大悟,说道:
“高丽是贵族政治,更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官吏世世代代都是官吏……”
“大明行科举,唯贤才是举,剥夺了贵族对权力的世袭。”
“高丽的官僚权贵们,定然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局面。”
“这确实是个麻烦事情……”
朱元璋考问道:“你可有办法解决?”
朱雄英下意识的想说一句,不是有景恪吗。
还好,他及时反应过来,这是给他的问题。
如是他想都不想就来这么一句,皇爷爷不但会对自己失望,还会对陈景恪生出不必要的担忧。
将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他陷入了思考。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历史上已经有人给出了答案,所以很快他就有了想法:
“仿照汉初,在高丽施行郡国并行制度……”
“在郡国内依然施行高丽之法,但慢慢的普及学问开启民智。”
“如此三五十年后,削藩施行郡县制。”
“还可以将敌视大明的官僚权贵,全部迁徙到大明进行安置……”
“将心向大明的权贵官僚留下,让他们继续治理高丽……”
一次性将权贵官僚全部迁走,这是不现实的。
要是真这么做,高丽分分钟就烽烟四起。
但将其中一派迁走,另一派定然是很乐于见成的。
将反对派迁到大明内部安置,就相当于是打断了他们的爪牙。
就算他们有多少想法,也只能装做归顺,用不了多少年就习惯了。
留下的都是心向大明之人,借助他们的手稳定高丽。
听过他的全盘计划,朱元璋非常欣慰:“不错……景恪你怎么看?”
陈景恪也称赞道:“太孙之法确实高明……”
“不瞒陛下,郡国并行我想到了,但后面将反对者迁到大明,我着实没有想到。”
朱元璋的嘴角疯狂上翘:“哈哈,景恪你就别贬低自己抬举他了,不过是一点小聪明罢了。”
之后三人围绕朱雄英的策略,进行了细节完善。
陈景恪提议,恢复汉四郡。
“大明乃华夏正统,恢复汉唐河山,复汉家制度乃天经地义之事。”
“重设汉四郡,行郡国并行之制,高丽人也比较容易接受。”
汉四郡就是汉朝在辽东、朝鲜半岛中部和北部设立的四个郡。
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
上一篇:我刷的视频成了古人的百科全书!
下一篇:直播穿越:开局给政哥送世界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