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315节

  在她心里陈景恪就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值得敬重。

  她还经常听朱雄英提起,陈景恪讲课特别厉害,每次都能发前所未有之言。

  所以,她心中还是有些小雀跃的。

  莫非这就开始讲课了吗?

  陈景恪组织了一下语言,才说道:

  “想要了解这个问题,就先要知道,太后凭借什么来实现对朝政干涉的。”

  徐妙锦理所当然的道:“因为她是太后呀。”

  陈景恪摇摇头:“不不不,虽然太后的身份必不可少,但这并不是她能干政的凭仗。”

  马皇后见她一脸茫然,就说道:

  “靠的是人心,若没有人心支持,皇帝都能成为傀儡,更何况是太后。”

  徐妙锦恍然大悟,说道:“我懂了,所以太后才会提拔娘家人,用外戚来实现干政,对吗?”

  马皇后摸了摸她的小脑袋,夸赞道:“咱们妙锦真聪明,就是如此。”

  “太后一介女流,想要掌权比男人更难,能依靠的就是娘家人。”

  “殊不知,这么做就是在害娘家人。”

  “历史上真正聪明的皇后和太后,都会主动约束娘家人。”

  “不是她们薄情寡义,而是为了保护娘家人。”

  这话可谓是她的心声了。

  她虽然没有直系亲属了,但马家还是有很多亲族在的。

  大明建立,按照规矩来说,给家族的人授官封侯是很正常的。

  老朱多心疼媳妇啊,就提议从马家选几个优秀的子弟封官。

  但被马皇后给严词拒绝。

  争霸天下的时候,马家的人不出来支持朱元璋。

  现在大明立国了,就不配享受好处。

  而且没有功劳贸然封官,也会引起功臣集团的不满。

  到时候就是害了马家。

  最后只给马家的人赏赐了财物,不允许封官。

  徐妙锦猛点头,说道:“我知道,太后早晚要还政于皇帝。”

  “一朝天子一朝臣,皇帝掌权就会提拔自己信任的人。”

  “到时太后的娘家人,就会成为第一个被打击的对象。”

  陈景恪都震惊了,这是一个八岁孩子能懂的道理?

  难怪上辈子朱棣那货,都忍不住想老牛啃嫩草。

  这样蕙质兰心的姑娘,谁会不喜欢?

  这么好的媳妇,竟然便宜朱雄英了,难受。

  但凡我再年轻个三五岁,怎么都轮不到他。

  罪过罪过,陈景恪连忙心中默念,这想法太对不起福清了。

  做人要专一。

  满脑子跑了一会儿火车,他才说道:“娘娘一语见地,太后能掌权,重在得人。”

  “宣太后能成为第一个执政太后,全是因为一个人,为她创造了条件。”

  马皇后想了一下,道:“秦昭襄王?因为他年幼,才给了宣太后执政的机会。”

  陈景恪摇摇头,道:“不,是另一个人,一个您绝对想不到的人。”

  这时,屋外传来一个声音:“什么绝对想不到的人?”

  话音刚落,一个人影龙行虎步的走进来,正是朱元璋。

  后面还跟着朱雄英。

  “参见陛下,参见太孙。”

  众人纷纷行礼。

  朱雄英悄悄的挪到徐妙锦身边,露出讨好的笑容。

  他自以为自己做的神不知鬼不觉,殊不知大家都看在眼里,只是懒得揭穿他而已。

  换在别的家庭,他这么做大概率要被指责。

  但朱家,懂的都懂。

  朱元璋坐下后,笑道:“你们在聊什么呢?”

  马皇后就将方才的话题说了一遍:“刚才正聊到,谁才是为宣太后主政创造条件的那个人。”

  朱元璋笑道:“那肯定是秦惠文王啊,若没有他的宠信,也就不会有宣太后。”

  马皇后却并不赞同:“秦惠文王时期,宣太后只是宠妃,连王后都不是。”

  “秦惠文王薨逝之后,宣太后都被赶到儿子的封地去了……”

  “若非秦武王逞强举鼎而亡,后面也就没她们娘俩的事儿了。”

  朱元璋想想,确实如此:“既不是秦惠文王,也不是秦昭襄王,那总不能是秦武王吧?”

  “小子,别卖关子了,快说是谁。”

  陈景恪这才揭晓答案:“是商鞅。”

  众人都很惊讶,怎么都没想到,会是商鞅。

  朱元璋问道:“商鞅当政的时候,宣太后还没嫁到秦国吧?”

  “你不会是想说,他留下了什么后手吧?”

  陈景恪很清楚他们为何会这么想,不站在历史角度分析,还真无法将两件事情联系到一起。

  “这就要从太后的出身和制度,两个方面来解释了……”

  “咱们先说说太后的出身问题……”

  “太后想要掌权,就要任用自己信任的人。”

  “其实说白了,就是娘家人,常人口中所言的外戚。”

  “没有外戚执掌要害部门,执行她的意志,就算她有再大的本领都没用。”

  “宣太后也是靠着‘四贵’,才成功掌控国家大权。”

  “就连武则天,都要重用武三思等人,就是这个原因。”

  “但先秦时期列国频繁联姻,一国之主的后宫,大多都是他国贵女。”

  “能当上王后、太后的,基本都是他国公主、贵女。”

  “所以,外戚也是他国的贵族乃至王族。”

  “这些人,在本国有权有势,很少有愿意到外国去任职的。”

  “就算他们想去,也会受到那个国家的贵族的集体攻击。”

  众人不禁点头,这个角度看起来确实没什么问题。

  不过朱元璋却提出了质疑:“那宣太后为何可以任命自己的兄长和弟弟。”

  陈景恪说道:“这个问题问题的好,这就不得不提一下先秦制度和商鞅了。”

  “商鞅变法之前,各国阶级固化,职位多为世袭。”

  “大司马的儿孙才有资格当大司马,大司空的子孙才有机会当司空。”

  “平民的子孙当平民,奴隶的子孙永远都是奴隶。”

  “可以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这个坑还是世袭的。”

  “孔子周游列国,为何最后依然要回到鲁国做官?”

  “因为他本就是鲁国贵族之后,可以享受到家族留下的政治资源。”

  “在别的国家,他就是外来的萝卜。”

  “别的国家就算是采纳了他的政治主张,也没有多出来的坑安置他这个萝卜。”

  “噗。”朱雄英没忍住,笑出声来。

  众人也心下莞尔,将孔夫子比作萝卜,也是没谁了。

  还好在场的人都不是儒家门徒,否则少不了一场嘴仗。

  陈景恪继续说道:“高度固化的社会,贵族的权力不仅仅来自于君王,更来自于血脉传承。”

  “大家只要按照祖上留下的规矩,按部就班过日子就好。”

  “太后没有办法提拔重用自己信任的人,自然也就无法执掌朝政。”

  “商鞅变法,打破了血脉传承制度,用人以贤以能,并全面施行耕战制度。”

  “从此只要有能力,能为秦国立下军功,就可以改变身份成为公卿。”

  “商鞅虽然死了,他的制度却被保留了下来。”

  “而这,就给宣太后提拔自己的兄弟,提供了制度条件。”

  “进而为她执掌朝政,创造了机会。”

  众人恍然大悟,马皇后更是连连说道:

  “好好好,景恪一针见血直指问题核心,解答了我多年的疑惑。”

  朱元璋也不禁颔首,说道:“有道理,难怪你经常说,万事万物都是联系的。”

  “商鞅和宣太后是没有见过面,但前者确实成就了后者。”

首节 上一节 315/10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刷的视频成了古人的百科全书!

下一篇:直播穿越:开局给政哥送世界地图

推荐阅读

48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