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245节
朱元璋连连点头,然后说道:“你小子想开海就直接说,不用拐弯抹角的蛊惑咱。”
陈景恪争辩道:“今天还真不是……”
朱元璋打断他,说道:“承认了是不,今天不是,那以前就是在忽悠咱对不对。”
陈景恪:“……”
朱元璋说道:“咱知道开海的利大于弊,但此事急不来。”
“国内不安定下来,咱怎么放心开海,等过两年再说吧。”
徐达心中开始盘算起来,看这意思,陈景恪下一步的重点应该是海洋了,有必要提前布局啊。
既然谈起了开海,陈景恪就准备趁机多说几句:
“经营海洋,船才是根本,没有适合远航的大船,一切都是空谈。”
“但造船需要的时间特别长,一艘船从设计到建成,短辄数月,长辄一两年。”
“尤其是设计全新的船型,更是需要经年累月的试验。”
“朝廷可以从现在就布局造船,免得到时无船可用。”
徐达插话道:“大明能造出容纳千人的大船,应该能满足出海的需求吧?”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行倒是行,但大明造的多是平底船……海上风浪大,只能在近海行驶。”
“想要去远海,就要打造专门用于大海的海船。”
徐达一脸茫然,他对大海确实缺乏了解,对船就更不了解了。
朱元璋若有所思的道:“你之前研究造船,设计了好几个新船型,都是海船对吧?”
陈景恪说道:“是,那些都是我对海船的一些设想。只是我也不懂造船,不知道是否可行。”
朱元璋当即就拍板道:“行不行试一试就知道了。”
“把你的设想交给山东、浙江和福建的造船厂,让他们去研究。”
大明虽然禁海,却并未停止造船。
朱元璋在浙江、福建等地,修建有船厂,用以造船备倭。
至于山东的船厂,是为了保护青州的晒盐场才设立的。
让这三家船厂负责研究,确实再合适不过。
陈景恪又趁机提出了一些其他建议,比如大量囤积木料,培养船工等等。
“一旦开海,以大明的体量,怕是需要上万艘海船才行。”
“朝廷占据先机,提前做准备……到时候光凭借造船,就能获取巨额利润。”
“如果计划顺利,朝廷甚至可以不花一分钱,就组建一支纵横四海的水师。”
既然都已经确定要开海,朱元璋自然知道该怎么做。
更何况造船确实是一门大生意,就说道:
“好,咱一并下旨,让船厂扩建,囤积木料。”
陈景恪又说道:“发展海贸,就需要足够强大的水师。”
“而一支水师从建设到形成战斗力,需要数年时间的训练才行。”
“我建议朝廷组建专门的水师衙门,从现在开始培训水师。”
“倭寇不是很猖獗吗,正好拿他们练手。”
“若是大明的水师,连倭寇都对付不了,也别想着出海了。”
这话有指桑骂槐的嫌疑,朱元璋鼻子都差点气歪了。
不过看在琉璃聘礼的份上,咱忍了。
“天德,五军都督府的职务调整一下,改前军都督府专司水师事务。”
“给咱打造出一支无敌水师来。”
“拿倭寇练手算什么出息,直接拿日本练手。”
这话这种陈景恪下怀,高兴的道:“还是陛下有魄力,是臣太小家子气了。”
“魏国公听到了吗,陛下说了,大明水师以灭亡日本为第一目标。”
徐达也听出来了,陈景恪这是对日本很有成见,欲灭之而后快。
作为盟友和长辈,他自然要支持。
不过作为军方一把手,他并未轻易表态,而是说道:
“想要操练出一支强大的军队,实战是少不了的。”
“初期可以将倭寇作为目标,待有了一定战斗力,再对他国出手。”
“刚好可以趁此机会,了解一下日本国内的情况。”
朱元璋颔首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两年前就派人去打探日本的情况。”
“一年前传回一次消息,带回了去往那里的海图。”
“现在他们正详细了解当地情况,想来就快有新消息传回了。”
陈景恪有些意外,他还以为那些探子一直都没消息传回呢,没想到一年前就已经传回了海图。
这才正常吗。
大明去往日本的路线,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不可能那么久都没消息。
至于朱元璋为何没有将此事告诉他,他没有追问。
没那个必要。
只要老朱愿意打日本,咋样都行。
比起刚穿越那会儿,现在的进程已经很是喜人了。
至少老朱同意了扩建船厂,研究新式海船。
关键是专门组建了水师衙门,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代表着水师的发展,将会迈向快车道。
之后话题再次回到了琉璃上面,有了陈景恪的出口建议,众人也被打开了想象。
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
朱雄英就说道:“可以卖给北元,以走私的方式卖给他们。”
“琉璃不能吃不能喝,他们买回去一件,实力就会被削弱一分。”
“还能帮我们稳定琉璃价格……一举多得。”
朱元璋连连点头,说道:“那些藩属国,都可以卖,想来他们对这东西会很感兴趣的。”
陈景恪再次提出一个建议:“南方诸藩国气候炎热多雨,盛产粮食。”
“大明完全可以从那里采购粮食。”
“就用琉璃、丝绸、瓷器等奢侈品去换,一件琉璃器就能换回一船的粮食。”
“朝廷手中有粮,就能做更多的事情。”
还有一点陈景恪没有说,那些国家的君主为了享受,就会逼迫百姓干活,加大对百姓的压榨。
等到天怒人怨的时候,大明王师天降,顺利入主。
到时候东南亚都是大明的。
有了这些粮仓,未来应对小冰河期就能更加的从容。
第193章 徐家要出皇后啊
经过那些大臣的宣传。
陈景恪出关,以琉璃制作之法为聘礼娶公主,此事在极短的时间就传遍应天府。
等着看笑话的人,都感觉比吃了那什么都难受。
但除了在心里酸溜溜的骂几句败家子,也不敢再说别的了。
大多数人还是表示了震惊和羡慕。
当然,也有人觉得不过如此。
市面上卖的就有琉璃,价格也不算太贵啊。
然后有人给他们科普,市面上那些琉璃品质都非常差。
真正的精品琉璃,每一件都价值千贯,万贯都有可能。
据亲眼见过的大臣所说,那陈伴读制作的琉璃非常精美,每一件都堪称精品。
朝廷光靠卖琉璃,每年的收入就不低于税入了。
是每年都能有这么多收入,不是一次性的。
顶大明一年的税入?这一下众人终于有了清晰的概念。
无不感到咋舌。
大手笔,真是大手笔啊。
果然是独一无二的聘礼。
我要是会烧琉璃就好了,富可敌国,谁还娶什么公主啊。
于是,陈景恪在送子伴读、神医之外,又多了两个标签:
败家子、视金钱如粪土。
而且是无可争议的那种。
陈景恪得知之后,也是哭笑不得。
上一篇:我刷的视频成了古人的百科全书!
下一篇:直播穿越:开局给政哥送世界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