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215节

  本来就是平级的,现在依然平级,自然没人说什么。

  只有大理寺的官员,高兴的嘴巴都合不拢了。

  这很正常,换成谁平地直升好几级,都会高兴的。

  但没人知道,皇帝在下一盘大棋。

  -----------------

  另一边,因为轮休制度的施行,役夫们也不再故意染病。

  毕竟生病还是很难受的,而且还有一定的风险。

  能正常休息,谁也不想将自己搞成病秧子。

  安置病人的村子,一天比一天空。

  提出让大家轮休的陈景恪,自然成了所有人的大恩人。

  再加上他神医的身份,更是天然受到好评。

  而且他一来就将伤寒给控制住了……别管真实情况是什么样子的,大家心里都觉得,他这个神医名副其实。

  所以,他才来几天时间,就获得了役夫们发自内心的尊敬。

  李祺对陈景恪已经是心服口服。

  之前李善长给他说过一些事情,他心中还是有些怀疑的。

  但经此一事,他再无怀疑。

  之后就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和陈景恪搞好关系。

  陈景恪自然不会拒绝他的善意。

  虽然老李肯定是要退的,但会有一个体面的退场。

  而李祺作为驸马,上辈子都没受到牵连,这辈子被牵连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关键是,李祺这个人确实很务实。

  作为黄河改道名义上的总负责人,他竟真的一点都没插手技术方面的事情。

  全权交给了白英负责。

  而他自己,将组织管理工作做的井井有条。

  只看他头发上的那些虱卵就知道,定然是深入一线工作的。

  这样的人,确实值得深交。

  以后大明要进行的大工程会很多,也需要这样负责任的官吏。

  所以两人的关系增进很快。

  陈景恪也详细了解了黄河修筑情况。

  总的来说分为两段,一段是河南境内,一段是山东境内。

  山东那边属于下段,当地百姓自发去修河堤,进度非常快,已经临近完成。

  河南境内属于上段,更加的重要,所以由白英亲自带队修筑。

  相对来说,河南百姓对黄河改道就没有那么热衷了。

  毕竟就算不改道,黄河也照样从河南境内过。

  只是从原本的东西走向,变成了南北走向而已。

  所以才会出现故意染病之事。

  但不管怎么说,这一段也基本快要修成,眼看着就可以和下段合拢了。

  值得一提的,还是前段时间黄河决堤发洪水,白英冒险提前开闸放水。

  他可不是瞎放水,而是做好了详细计划。

  因为要搞束水攻沙,新河堤每隔一段距离,就设置了一个泄沙口,修建的有水闸。

  泄沙口周围的百姓,早就被迁走了,此时正好用泄沙口泄洪。

  黄河水裹挟巨量泥沙,从一个个泄洪口排出,完美化解了洪水。

  “泄沙口选择的都是地势低洼之处,黄河泥沙可以将这些地方淤平,稍加改造就是良田。”

  “河南境内有几处地方地势低洼盐碱重,有水也长不好庄稼。”

  “我特意在这些地方设置了泄沙口……既能抬高当地的地势,又可以靠着充沛的水量,将盐碱压下去。”

  “我粗略计算过,这次黄河改道,仅仅是泄沙排沙,就能改造出十几万亩良田。”

  “后续有了黄河水灌溉,会有更多下田变成良田。”

  白英拿着一根木棍,在地上画了一幅地图,将新河道沿岸的泄沙区都圈了出来。

  陈景恪不禁点点头,其中有几个区域,在前世确实曾经饱受盐碱之苦。

  有些地区,还诞生过好些模范人物。

  希望白英这一次能成功帮这些地方,摆脱盐碱之害。

  说起盐碱地,陈景恪也是头大,中国是世界上盐碱地最多的国家之一。

  好像盐碱地的面积多达十五亿亩,排在世界前三的。

  当然,这也和国土面积辽阔有关。

  可中国的耕地面积也才十九亿亩。

  按照比例来算,耕地和盐碱地的比例,达到了一点三比一。

  属实是有点高。

  这十五亿亩,要是有一半能改造成耕地,那将能养活多少人啊。

  还好,前世我国的农业专家,在海水稻上取得了重大成就。

  据说已经有上百万亩盐碱地,被改造成农田,耕种海水稻。

  只可惜,他是魂穿,没能带点稻种过来。

  要不然,光凭海水稻稻种,他都能混个神农的头衔。

  接下来一段时间,走访了整个工地,亲眼目睹了这里的人是如何工作的。

  没有什么得力的工具,一切全靠肩扛手挑。

  几千个人一天的工作量,还不如一台挖机加一辆卡车。

  所以,工业化才是人类的未来啊。

  但现在谈这个词还太早。

  算学是一切理科的基础,不将算学的基础打牢固,一切都是虚妄。

  所以他才会组建算学班,并花费大量心思在上面。

  壮大计官体系,只是顺带的目标。

  真正的目的,是为理科打基础。

  在工地呆了一段时间,陈景恪发现自己肉眼可见的邋遢了。

  三五天也不洗一次澡,衣服脏的看不到原色,才会洗一下。

  但随之而来的就是,皮肤开始变黑,身上也多了很多小动物。

  直到有一次,在头上盲抓下来一只吸饱血的虱子,他才反应过来。

  找来镜子仔细照了一下,发根上多了许多白色虱卵。

  这让他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但更多的是无奈。

  环境就是如此。

  他平日里已经非常注意了,可还是不知不觉变成了这个样子。

  更别提其他人了。

  倒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剃发。

  能减少头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问题。

  说的再夸张一点,仅仅是剃发一项,就能减少当前百姓九成的疾病。

  可在这个年代搞剃发,太难了。

  儒家又多了一项罪名。

  就在陈景恪吐槽儒家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出现了。

  方孝孺。

  陈景恪很是惊讶,道:“方兄,你怎么来了?”

  方孝孺笑道:“景恪能来,我为何不能来。”

  开了一句玩笑,他才说道:“百姓有千万种苦,徭役堪称是最苦之一,我岂能不来一观。”

  陈景恪也不得不承认,他说的很有道理,于是问道:

  “可有所得?”

  方孝孺说道:“确有所得,然并非我想要看到的。”

  陈景恪疑惑的道:“你想要看到的是什么?又看到了什么?”

  方孝孺说道:“我想看到的是徭役真正的苦,但这次黄河改道惠及河南山东两地百姓。”

  “征用的役夫,也全都是两地的百姓,他们都是直接受益人。”

  “所以役夫们并不反感这次徭役,反而很高兴。”

  “我是从山东过来的,那里的役夫很多都是自发前来修河堤。”

  “这简直就是闻所未闻之事。”

  陈景恪点点头,确实如此。

首节 上一节 215/10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刷的视频成了古人的百科全书!

下一篇:直播穿越:开局给政哥送世界地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