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210节

  基本很少有人关注。

  如果说有,那就是儒生了。

  他们嘴上嘲讽陈景恪天真,被背叛了一次竟然还不吸取教训。

  但心里却再次提高了对算学的重视程度。

  不过也仅此而已了,算学只是一门应用学科,在思想领域和儒家不构成任何竞争。

  儒生重视,也只是觉得算学抱团了,以后不能随意欺负了。

  也就仅此而已了。

  别人怎么看,陈景恪是懒得理会的,只要不跳出来阻止,随便别人怎么说。

  因为有算学编纂组的底子在,这一次的小圈子组建速度非常快。

  半个月后,组织架构就正式完成,形学编纂组开始投入研究中去。

  办公室,看着外面大厅里,正埋首学习形学的数十名算学高手,程一民高兴的:

  “应天府周围的算学大家,都已经被邀请过来。”

  “外地还有一些,我也已经写信邀请,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赶到。”

  “到时形学编纂组才算真正完全。”

  邱广安颔首道:“不错,陈伴读的形学确实高明,我都忍不住想来这里,跟着大家一起学习了。”

  陈景恪笑道:“那可不成,你要是来这里学习,户部怎么办,到时候陛下可不会饶过我的。”

  邱广安打趣道:“没关系,让八公主替你求求情就好了。”

  陈景恪很是无语,怎么都喜欢拿这事儿开玩笑。

  看来不把媳妇娶回家,这个梗是过不去了。

  “算了,不和你说了,我去给大家上课。”

  形学即便是对算学大家来说,也可以看做是一门全新的学科。

  靠他们自研,效率低不说,还容易出问题。

  所以只能陈景恪这个‘开创者’亲自上阵,先将一些基础知识交给大家。

  然后再让他们做进一步论证和研究。

  看着他的背影,邱广安赞叹的道:

  “比起当初,陈伴读成长了许多啊。”

  程一民深以为然的道:“是啊,现在的他越来越有大将之风了。”

  “最可喜的是,他的心没有变。”

  邱广安没有说什么,只是点点头表示认可。

  陈景恪处理算学小圈子的手段,并不算高明。

  大家都能看的出来,他想将不听话的人踢出去。

  只是这个圈子,是靠他的学问才组建起来的。

  所以没人能指责什么。

  真正让邱广安刮目相看的,是这一次小圈子的重建过程。

  陈景恪亲自参与,各种手段用的非常娴熟。

  既凸显了自己的地位,又不让人反感。

  和上一次的荣誉总编纂不同,这一次他是真正的小圈子领头羊。

  所有人,都是凝聚在他的大旗之下。

  不知不觉间,陈景恪竟然已经成长到这种程度。

  这让邱广安不禁有些恍惚。

  现在陈景恪唯一的缺点,就是太年轻,还没到扛旗的时候。

  否则,此时的他已经可以拉一批人马,打出自己的旗号了。

  不过这也是他的优势所在。

  时间是站在他这一边的,可以慢慢布局。

  太孙伴读,驸马,未来不可限量啊。

  只可惜,自己年龄大了,或许等不到那一天到来了。

  算学小圈子很快就步入正轨。

  陈景恪亲自授课,学生全是算学大家,所以进程非常的快。

  只用了不到一个月,基础方面的知识,就已经学的差不多了。

  陈景恪已经准备着手,进行下一阶段教学。

  算学小圈子外的事情,他也在关注。

  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

  军方按照计划,一个军一个军的放还民籍,此时已经完成三分之一的工作。

  预计两年内完成全军转型。

  不过军功的重新审核,已经完成了六七成。

  最迟年底会拿出完整的名册。

  也就是说,今年过年朝廷必然会进行一次大授勋。

  可以说是万众期待。

  行政方面的改革进程就更快了,乡官已经基本就位。

  不过配套的吏员,还需要慢慢选拔。

  但一个问题也随之而来,官不够用了。

  即便将恩荫官全都填进去,又通过举荐从民间遴选了一批,缺口也非常大。

  于是吏部就请旨,让一部分举人直接出仕吧。

  举人也是可以出仕的,但一旦授官也意味着,不能再参加会试。

  所以,只有放弃考进士的举人,才会选择直接出仕。

  而且一般只能当辅佐官。

  如果当主官,最多能做到县令一级。

  恰好现在缺的就是大量辅佐官,正好适合。

  朱元璋也是没办法了,只能同意。

  这才勉强缓解了官不够用的难题。

  不过这并非长久之法,还是要培养更多后备官员才行。

  朱元璋已经下旨,明年二月将再举办一次恩科。

  时间很快就进入到了八月份,陕西、河南等地普降大雨。

  对于缺水的两地来说,这本是一件好事。

  然而雨水也导致黄河水位暴涨,于是在开封决堤了。

  所幸,这次决堤的地方,正好在黄河新河道的下方。

  这一带的居民,大部分都被迁走了。

  没迁走的,居住点地势也比较高,所以并未造成多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而且,为了减少黄河改道带来的风险,白英在黄河上修建了一道巨大的水闸。

  一点点增加放水量。

  同时利用适量的水,搞‘束水攻沙’,冲刷新河道。

  此次下方有决堤,他就将位于上方的闸门打开,减少下游水量。

  然后率领修建黄河的役夫,不慌不忙的赶过去,将缺口给堵上了。

  等到这边的口子堵住,再将闸门落下来一些,控制水流量。

  一场本应该造成重大损失,并被郑重记录在史书上的大事件,就这样戏剧性的结束了。

  朱元璋及群臣得到消息,无不感到震惊。

  然后就是欣喜。

  朱元璋下旨对白英进行了表彰,同时还调拨粮食,犒赏了所有参与的役夫。

  但群臣并没有高兴太久,很快一个消息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入应天。

  黄河役夫中爆发了疫病,已经有数千人感染。

第174章 异常

  疫病?

  陈景恪心中一惊,连忙找到朱元璋询问情况。

  朱元璋倒是挺平静的,并没有表现的很着急:

  “天下这么大,每年都会在局部地区发生几次疫病,影响基本都不大。”

  “如此大规模的征用民夫,更是容易发生疫病。”

  “历朝历代不愿意大规模征用徭役,除了浪费民力,影响农业生产。”

  “还有个原因,就是容易发生疫病。”

首节 上一节 210/10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刷的视频成了古人的百科全书!

下一篇:直播穿越:开局给政哥送世界地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