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117节

  朱元璋再次点头,他可太知道了。

  史书的评价是,王莽失德天降灾祸。

  “其实王莽时期,正处在寒冷期加剧的节点,等光武帝继位气温略有回升……”

  啊这……朱元璋有些无语。

  如果是真的,那王莽也太倒霉了吧?

  “但也只是略有回升,并未真正进入温暖期,整个大气候依然偏冷。”

  “甚至出现了极端天气,比如汉殇帝时期,关东地区出现了连续两个月的降雨。”

  “汉安帝继位后,更是下了一场更大的雨,波及从关中到冀中大片区域。”

  “这场雨足足下了一个月,冬小麦的播种都受到了影响……”

  “然后就是长达半年的干旱……干旱过后又是半年的大雨……”

  “之后这种极端天气更是时常出现……”

  “史书上是有相关记载的,陛下派人一查便知。”

  朱元璋没有说话,不用去查这事儿他知道,后汉书记载的很清楚。

  “一直到了东汉末年,寒冷期达到了巅峰……”

  “史书有记载,曹操派曹丕去广陵视察军队的训练情况。”

  “因为淮河结冰,练兵不得不终止。”

  “这是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次关于淮河结冰的记录。”

  “但,臣以为之前必然也有相关记录,只是大量书籍毁于战火,相关记录也消失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气候开始由寒转暖……”

  “极端天气越来越少,农作物的产量也开始回升……”

  “到了隋唐时期,温暖期恰好到来……”

  “松赞干布之所以能建立强大的吐蕃,也得益于此。”

  “整体气候变暖,高原上的冻土开始融化……”

  “生长出了更多的草木,能喂养更多牲畜。”

  “更多的土地可以种植农作物,庄稼的产量也增高了……”

  “食物增多,就能养活更多的人口……”

  “吐蕃崛起固然有松赞干布雄才大略的因素,但气候条件为他提供了基础。”

  “南宋时期,温暖期进入了尾声,气候开始由暖转寒……”

  朱元璋猛然反应过来。

  如果陈景恪的推测是真的,温寒变真的存在。

  南宋是温暖期尾声的话,那大明岂不是……

  陈景恪郑重点头,道:

  “大明即将面临多灾多难的寒冷期。”

第125章 如果……万一呢。

  “大明现在正处在新一轮温寒变的过渡期……”

  “气温比之隋唐时期已经凉了许多……”

  “随着时间流逝,最多不过百年,将会彻底进入寒冷期。”

  “汉朝时期的极端天气就会频频出现……”

  “陛下可以找人翻找一下史书,定然可以从蛛丝马迹里,看出这种变化。”

  朱元璋的表情前所未有的凝重。

  他自然不会如此轻易,就相信陈景恪的话。

  可陈景恪一直以来的表现,也让他不敢无视。

  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

  那大明的运气也不好啊。

  陈景恪严肃的道:“但大明面临的局势,比汉朝还要恶劣无数倍。”

  “我们的人口比汉朝时更多,负担也就更大。”

  “汉朝时期因为王景的治理,黄河水患还没有那么严重。”

  “所以,臣以为有些事情,必须提前布局。”

  朱雄英也是一脸凝重,他已经彻底相信了陈景恪的话。

  或者说,他压根就没有怀疑过是假的。

  朱元璋久久不语,感情上他比较倾向于相信陈景恪的推理。

  可理智告诉他,证据还不够。

  主要是周期太短了,很难说是周期变化,还是异常气候。

  陈景恪也知道自己的证据不足,但没办法啊,他总不能说自己是穿越者吧?

  华夏历史确实足够长,可秦朝时期那几场大变故,几乎将先秦史书毁灭的七七八八。

  他只能拿汉朝之后的史书记载当证据。

  咦,不对,好像还有个东西可以作为证据。

  他连忙补充道:“陛下,还有一件事情,可以用来佐证温寒变,且可以查到先秦时期的相关记录。”

  朱元璋问道:“哦,何事?”

  陈景恪说道:“犀牛和大象……这两种动物,喜欢生活在温度高的地区……”

  “陛下可以翻一下史书,汉朝时期中原地区,关于大象的记载就比较少。”

  “这是因为寒冷期,大象和犀牛南迁了。”

  “隋唐时期温暖期到来,大象和犀牛再次北上。”

  “在关中乃至山东河南地区,都发现过野生的犀牛和大象。”

  “宋朝关于大象犀牛的记载更多,淮水流域生活着大批的野生象群和犀牛。”

  “现在,犀牛和大象的活动区域,已经南迁到了荆襄一带。”

  “而且随着气候变冷,还会进一步南迁,最终退缩到云南一带。”

  “陛下可以查找先秦的史料,看看哪个时期关于大象犀牛的记载很多,大概率就是温暖期。”

  “鲜有这两种动物的记载,就说明是寒冷期……”

  “如果我没猜错,这种突然变少和突然增多,间隔的时间应该在三百到五百年之间。”

  虽然寒冷期到来,并不是所有大象和犀牛都能迁走。

  但残留的那些,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杀光。

  所以,寒冷期中原王朝对这两种生物的记载,相对比少上许多。

  朱元璋脑海里顿时浮出一篇文章,《孟子·滕文公》:

  周公相武王诛纣,伐奄三年讨其君,驱飞廉于海隅而戮之,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

  这说明,当时中原地区生活有虎豹和犀牛大象的。

  而且定然是数量很多,百姓饱受其害。

  否则不会因为驱赶,就‘天下大悦’。

  如果陈景恪说的规律是真的,那通过大象和犀牛出现在史书里的频率,确实可以判断温寒变的真实性。

  不过他并没有说信还是不信,而是问道:

  “还有吗?”

  陈景恪摇摇头:“暂时只能想到这么多,如果再发现别的证据,我会禀明陛下的。”

  朱元璋点点头,忽然说道:“你还是没有解释,为何河套地区不能种树。”

  “就算温寒变是真的,和那里种树又有什么关系?”

  陈景恪一想确实如此,他对小冰河气候的介绍远远不足。

  于是就拿起笔在地图上画了一条线,说道:

  “温暖期,气候会整体变暖,降水线也会往西北方向移动……”

  “大概就是在这里……晋陕和河套的雨水会增多。”

  “寒冷期,气候整体变冷,北方尤其明显……”

  “而降水线也会向东南退缩,大概是在这里……”

  他又画了一条虚线:

  “臣并不知道具体的线在哪里,这只是大致画的,给陛下做个参考。”

  朱元璋点点头,没有说什么。

  陈景恪继续说道:“寒冷期,降水线向东南移动,晋陕和河套地区降雨减少。”

  “天气变冷本就不利于草木生长,加上雨水不足,就更难以存活了。”

  朱雄英挠了挠头,疑惑的道:“汉朝是寒冷期,为何河套就水草丰美。”

  “唐朝是温暖期,开始荒漠化了呢?”

  朱元璋心中赞许不已,果然不愧是咱的乖孙啊,就是聪明。

首节 上一节 117/10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刷的视频成了古人的百科全书!

下一篇:直播穿越:开局给政哥送世界地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