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1004节
“哈哈……”看着各地汇总上来的情况,老朱笑的别提多开心了。
“处理了贪官污吏,打击了地方恶势力,缓解了百姓的负担,让新法深入人心……”
“还顺带着解决了诸侯国人口问题。”
“什么叫一举多得,这才是一举多得啊。”
朱标也点点头,说道:“这次专项行动来的恰到好处。”
“不过破坏性也很大,好不容易繁荣起来的商业,也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您看各地方衙门上报的数据,有超过四成的作坊、店铺被查抄,七成多的富人都被施以各种处罚。”
“没有三五年的时间,恐怕是很难恢复到去年的水平的。”
朱元璋毫不在意的道:“这么多人被处罚,说明问题很严重,更说明专项行动做得好。”
“只要粮食生产不被破坏,百姓就不会乱,百姓不乱国家就乱不了。”
“至于商业,治安好了民间富足了,商业自然会繁荣起来的。”
“景恪不是说了吗,这一次行动成功之后,民间将会爆发更强大的生命力。”
朱标说道:“确实如此,但接下来几年朝廷也确实不宜有太大的动作了。”
马娘娘也说道:“标儿说的有道理,不能一直折腾,得缓缓劲儿才有力气折腾。”
朱元璋说道:“这事儿你们得问问雄英和景恪,他俩说了才算,咱们说了都不算。”
朱雄英笑道:“父亲说的是,我和景恪也是同样的意见。”
“接下来十年,大明都不会再大动干戈了。”
“对内将以稳固改革成果为主,对外也将一改之前的积极扩张,全力消化已占领区域。”
老朱插话道:“工业化也得搞,今天咱去研究基地看了,真是壮观啊。”
马娘娘也说道:“现在大明的疆域太大了,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帝国的统治极限。”
“虽然目前我们用分封制,解决了统治问题。”
“但周朝的教训告诉我们,分封制也不是万能的。”
“而且直属于大明朝廷管辖的土地,很多现在只能算是羁縻地,有个风吹草动都会再度丢失。”
“要真正消化这些土地,我觉得只能靠工业化了。”
别的不说,工业化能解决钢铁产量问题。
有了足够的钢铁,才能将铁路铺开。
而有了铁路,朝廷才能真正掌控远方的领土。
几人又聊了一会儿工业化的事情,再次将话题转回了专项行动方面。
朱雄英的意见是,明年继续。
“受限于可动员的力量太少,很多偏远地区并未被照顾到。”
“明年除了进一步巩固行动的成果,还要彻底将行动的风,刮到每一个角落。”
“而且,明年朝廷还需要动一次兵。”
朱元璋心中一动,说道:“要对高原用兵了?”
朱雄英颔首道:“是的,神机营已经全部换装新式火铳,我们也培养了一批基层官吏。”
“是时候将最后这一块毒瘤给拿下了。”
第595章 尾声(三)
高原算是大明境内最后一个毒瘤了,早在很多年前朝廷就在做针对性计划。
军旗推演攻略高原,算是目前大都督府的保留节目。
但这个计划被陈景恪给强压了下来。
打是必须要打的,就冲它亚洲水塔的地位,也必须得掌握在华夏手里。
只是没必要现在去打。
高原环境太恶劣了,平原地区的人过去,高原反应就得减员一大批。
勉强适应高原缺氧环境,十成力气发挥不出三成。
即便能打赢,损失也会大的让人无法接受。
他的计划就是,等新式火器研制出来,直接去就突突了。
轻轻松松。
除此之外,高原虽然自古以来都是华夏的一部分,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们都是独立发展的。
有自己的一套思想制度体系。
想要从头改造,就需要大批基层干部深入民间。
当时大同思想还没有完全成型,大明内部变革都没有完成,去改造人家那不是闲的吗。
目前这两点都已经达成。
大同思想成型,经过专项行动也已经将人权概念普及开来。
这些年也培养了一些官吏,尤其是抚慰使制度下,大批将士的思想都得到了改造。
他们完全可以就地转化为基层官吏。
火器方面,新式步铳、六管火神铳、迫击炮等等全部定型并批量生产。
经过一年的制造火器营已经有一万五千人完成换装。
在这个年代,后勤补给没问题的情况下,这一万五千人能横推所有陆军。
打高原的呼声也越来越大。
现在大明周边已经没有什么像样的对手了。
打高原少说也得多出来十几个诸侯王的名额,其他大小军功就更多了。
一大群渴望军功的少壮派,眼珠子都绿了。
其中以徐允恭最为积极,这可是当初许诺好的,由他挂帅出征。
朱雄英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才重提平定高原之事。
对此老朱并没有给出任何意见,而是道:
“这件事情你们看着办,我要把精力放在工业化上。”
说到这里,他左右看了看问道:“嗯?景恪哪去了?怎么没和你一起过来?”
“我正想和他讨论一下这件事情呢。”
朱雄英笑道:“书院那边传来消息,说是完成了蒸汽机小型化,他过去查看情况了。”
老朱高兴的道:“小型蒸汽机造出来了?好好好,实在太好了。”
“走走走,咱也去看看去。”
说着他就起身准备往外走。
马娘娘没好气的道:“你也不看看现在是什么天色了,明天再去。”
老朱这才反应过来,有些尴尬的摸了摸后脑勺:
“嗐,高兴糊涂了。”
“小型化蒸汽机可是好东西啊,如此一来就可以在民间推广开来了。”
“你们想想,要是每个村子都有十台八台的,别的不说,起码不用担心旱灾了。”
现在属于有水井,但缺乏把水从井里弄出来的办法。
靠水龙和水桶,效率实在太慢了,一天也浇不了几分地。
抽水机就不一样了,这玩意儿一天轻松几十亩地。
一个村子有个十台八台的,可以大幅度降低旱灾带来的影响。
而且小型化的蒸汽机可不只是能抽水,用处可大着呢。
之前陈景恪就说过,大型蒸汽机成本太高不可能大规模推广开。
想要让全民都享受到工业化的便利,必须得蒸汽机小型化,解决动力问题。
现在关键的一步解决了,工业化还远吗。
马娘娘忍不住给他浇冷水道:“别高兴的太早,现在才只是研究出来,具体情况如何还不确定呢。”
“就算动力方面能达到要求,成本和制造速度也是个问题。”
老朱依然乐呵呵的道:“嘿,一件一件的来嘛,总能成功的。”
“以前咱最怕见不到工业化是什么样子的,现在科研进步如此迅速,咱就放心了。”
朱雄英说道:“皇爷爷今年才七十六,再活二十年都没问题,工业化您一定可以见到的。”
老朱瞅了一眼马娘娘,眼神深处闪过一丝担忧。
他不是怕自己见不到,是怕她见不到啊。
马娘娘身体一直都不太好,年龄越大就越明显。
也就是现在医学进步的快,靠着朱橚等一大批顶尖医师照顾,才支撑下来。
但谁也不敢保证不会发生意外。
只是他并未将这种担忧表现出来,笑道:
“还是雄英说话中听,我们都要长命百岁,亲眼见证大明的未来。”
-----------------
第二天,朱元璋本来想把陈景恪叫过来,问一下小型蒸汽机的事情。
上一篇:我刷的视频成了古人的百科全书!
下一篇:直播穿越:开局给政哥送世界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