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1000节
有了大明水师的帮助,马穆鲁克人东西两岸终于可以进行交流了。
法拉吉得到消息,也带着残余部队从山里走出来。
接着就是双方的正式谈判。
最后法拉吉以马穆鲁克国王的名义,宣布与大明结盟。
奥斯曼和欧罗巴联军也没有闲着,趁着这段时间攻城略地,占领了马穆鲁克大半的土地。
并且他们还在继续往南打,准备彻底吞并马穆鲁克。
双方正式结盟之后,明军就有了出兵的借口。
汤軏、张靖运等陆军将领,带领六千骑兵登陆西奈半岛。
准备来一出围魏救赵。
他们先是突袭了驻扎在凯瑟琳山的奥斯曼军队,斩首两千余级。
之后与法拉吉带领的残兵一起北上,在西奈山(半岛中部)与奥斯曼三万援军相遇。
汤軏和法拉吉带领主力正面与奥斯曼军交战。
张靖运带领一千骑兵绕了个三百多里的大圈子,突袭了奥斯曼位于西奈半岛北部的军需粮仓。
之后他又马不停蹄,出现在了奥斯曼军后方,并发动了突袭。
奥斯曼军大败,被阵斩七千余人,又有万余人被俘虏。
之后两国两军一路向北,收复了大片土地。
正在开罗围剿抵抗势力的巴耶塞特大惊,连忙带兵返回西奈半岛。
双方数万大军缠斗数天,谁都奈何不了谁。
只是大明一方的军队太少,法拉吉这边也是残兵败将战斗力有限,关键是后勤也严重不足。
只能被迫退守西奈山,据险而守。
奥斯曼一方也没有追击。
后勤粮草被烧,他们的补给一时间也难以为继。
之前损失那么多人,手里的兵也有点捉襟见肘,必须等国内援军到达才行。
更何况比起西奈半岛中南部的山区,开始开罗等地的广阔平原,更值得占领。
于是双方就这样默契的罢兵了。
奥斯曼占领了西奈半岛北部地区,法拉吉在明军的支持下,占据了中南部山区。
在苏伊士河西岸则是另外一种局面。
因为大明水师不敢太过深入运河,无法从水上提供援助。
光靠马穆鲁克残兵,根本就挡不住奥斯曼的兵锋,只能一步步后退。
最终整个开罗地区全部丢失,他们只能退往相对贫瘠的西部荒漠地带。
奥斯曼军队还想继续追击,但被明军水师的大炮超视距射击了一波,顿时就老实了。
双方就这样陷入了对峙。
奥斯曼和欧罗巴联军占据了富裕的北方,马穆鲁克在大明的扶持下,勉强在贫瘠的南方站稳脚跟。
接着双方都开始进行内部整合。
奥斯曼和欧罗巴联军,开始瓜分战利品,同时在占领区域建立统治。
马穆鲁克一方,各势力也忙着聚拢难民,建立定居点。
明军水师反倒是最轻松的,站在一边看戏。
而且为了答谢对他们的帮助,马穆鲁克拿出了许多压箱底的宝物,用来犒劳明军。
大家对此都非常满意。
虽然偏离了最初的计划,可结果是好的,此行可谓是收获满满。
随着战争的结束,很多内幕消息也逐渐披露出来。
除了大家早就知道的欧罗巴联军和奥斯曼合作,还有一个秘密被揭开。
那就是鱿人的首鼠两端。
最开始他们背刺马穆鲁克,后来因为不满日本人勾搭卡洛斯,又在暗中捣鬼。
当这些消息被证实,不出意外的,他们再次成为了过街老鼠
马穆鲁克人就不说了,他们可谓是恨极了这群渣滓,将境内所有鱿人全部抓起来贬为奴隶。
奥斯曼和欧罗巴联军虽然没有那么极端,却也处死了大批鱿人,并没收了他们的财产。
鱿人再次被踩在脚下,成为了社会的最底层。
至于狈京……他提前得到消息逃走了,但他组建的势力却遭到了毁灭性打击。
就算能找到下一个收留他的人,也只能白手起家重来一次了。
如此很快三个月过去,双方经过无数次摩擦之后,也基本确定了大致的边界。
之后大家都保持了默契,不会轻易去到对方那边。
不过这个时候,奥斯曼和欧罗巴联军那边,却派人来了使者。
询问能否允许商船通行运河。
你看看,运河这么大的利益,就这样被堵住了是多大的损失啊。
不如咱们各退一步,你们这边不拦我们的商船,我们这边也不拦你们的商船。
大家有钱一起赚。
马穆鲁克一方是有点心动的,他们确实急需钱财回血。
但这事儿的决定权不在他们,现在运河红海入口被大明水师掌握。
大明水师说了才算。
徐膺绪自然不会这么轻易就放开入口,就提出了一个条件。
谈判可以,先把日本人交出来。
这自然是不可能的。
一来卡洛斯不同意。
二来日本遗民人虽然少,可战斗还是很强的,他们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将对方得罪死。
前提条件达不成,谈判自然也就进行不下去了。
不过徐膺绪也没有将话说死,只说此事还得回国请示大王。
于是谈判就此搁置。
总之,这场大战就此落下帷幕。
安西也彻底进入了两极对峙的时代。
-----------------
大明。
专项行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自从杜同礼和桑敬打开突破口,全国各地的行动都变得顺利起来。
被以各种罪名抓起来的人,数以十万计。
这些人中间,罪行恶劣的被当做典型处死,其余人全部被发配到诸侯国为民。
下滑的社会风气肉眼可见的好转,一时间大明变得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起来。
人权相关法案,也从纸面上走进现实,并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并使用。
人权二字也随着行动的开展,深入人心。
就在一切欣欣向荣的时候,来自安西的情报被送入了紫禁城。
第593章 尾声(一)
洛阳城西,几辆马车在田间小路缓慢行驶。
老朱掀开马车的帘子,探头看着半人高的殷米(玉米)田,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看看这庄稼,长的真壮实,这化肥真是好东西啊。”
马娘娘也高兴的道:“是啊,增产一倍还多,这下再没人反对打造工业体系了。”
老朱有些不高兴的道:“那些人就是太迂腐,什么数据问题,成本问题……”
“竟然还有人说没有先例,会坏了人心。”
“咱看他们就是因循守旧,无法接受新事物。”
“不,他们就是非蠢既坏,光想回到以前那老一套。”
“也就景恪总想用事实说服他们,换成咱早就一声令下,不愿意干的全都滚蛋。”
马娘娘笑道:“景恪这是给后人立规矩呢。”
“做什么重大决定,都要有足够的数据支撑。”
“在数据面前还不肯改的,那就是非蠢既坏,把他们罢官也是合理合法的。”
“否则都学你一拍脑门想干啥就干啥,坏事儿的概率比成事儿的概率还要大。”
老朱不高兴的道:“咱现在就一致仕老头,发发牢骚都不行了吗。”
马娘娘笑道:“好好好,是我错了,你就好好发牢骚吧。”
后面一辆马车上,听着爹娘拌嘴,朱标不禁露出了微笑。
再看向地里的庄稼,他就更开心了。
上一篇:我刷的视频成了古人的百科全书!
下一篇:直播穿越:开局给政哥送世界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