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第739节
一名移民局的官员见此一幕,扯着嗓子对所有人大喊道。
“都别他娘的看了,吃!敞开了吃!”
“吃完好给你们安排去处!”
移民局的官员话音落下,赵武等人纷纷围到了饭桶前,开始排队打饭。
一群人你争我抢,生怕轮到自己之后就没肉吃了。
别看赵武瘦的跟个麻杆似的,但由于农活干的多,却是实打实的年轻力壮。
很快便挤到了最前面。
打好饭,坐在桌子上,大口大口的扒饭。
大肥肉片子进了嘴巴,随着牙齿咀嚼,油脂在舌尖上炸开,赵武忍不住微微眯起了眼睛,神情中满是享受。
对,对!
就是这个味,就是这个味!
和他小时候吃过的那两块肉的味道,一模一样!
这种味道,他这辈子都忘不了!
很快,这些移民便吃完了午饭,然后被集中在一起清点人数。
赵武被选中,跟着一支队伍从沈阳出发,再度启程,开始一路南下。
这次,他们就没有火车可以坐了,只能靠两条腿来走路。
时间飞速流逝,眨眼过去了小半个月,一行人终于抵达了目的地。
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座村庄。
村庄中,一栋栋茅草屋,砖瓦房连成一片,家家户户上空都有炊烟升起。
在村庄外围,是一块块肥的流油的黑土地。
良田之中,阡陌相连,规划的非常整齐。
再往南望,出现的则是一条大江,江面宽阔,如今还上着冻。
不少工人正在江面上拿着冰凿冰锥取冰……
看着面前的黑土地,赵武心中满是感慨。
这里的土地,好肥啊!
如果自己家乡的土地也能有这么肥沃,那该有多好?
一旁负责带队的移民局官员站在他们身边,眺望远处的大江感叹道。
“这里就是丹东,前面的大江就是鸭绿江。”
“过了江,就是朝鲜!”
不等移民们回话,这名官员便接着说道。
“走吧,随我进村。”
说话间,一行人向着村口走去。
当他们来到村口之后,一名驼着背的老者出来迎接道。
“哎呦,这不是金大人吗?”
“又给我们送人来了?”
“欢迎,欢迎,快里边请,老汉这就叫村里人给大伙儿准备酒席,接风洗尘!”
金大勇闻言,只是拱手道。
“孙村长客气了。”
“这些是最新一批从关内抵达的移民,归于你们东安村安置的,一共是三十人,这是他们三十人的花名册。”
“村长先清点一下人数,如果没问题的话,便请在公文上签字。”
“而后,我也好回去向上官交差!”
孙村长闻言,满脸笑容的说道。
“好啊,好啊,马上要春耕了,村子里正缺壮劳力呢。”
“小伙子们来的正是时候!”
说话间,孙村长上前去,同金大勇做了交接。
而后,便带着一行人往村子里走去。
进了村子之后,孙村长先是吩咐人招待好金大勇,而后又带着一群移民向村南的一排茅草屋走去。
来到茅草屋外,孙村长笑呵呵的交代道。
“这几栋茅草屋,都是给你们准备的。”
“里面有朝廷发给移民的物资,包括衣服,被褥,锅碗瓢盆,以及口粮,种粮,锄头镰刀之类的农具。”
“你们只待先安心住下,等春耕开始了,再跟着村里一起干活。”
“等完成春耕后,村里会组织人手,帮着你们一起开垦新田。”
“这开垦出来的新田啊,就是你们自己的了。”
“对了,朝廷对移民还有三免五减的恩典,这开垦出来的新田,前三年是不用交税,后面五年,也只用交半税。”
“大家啊,就都好好干吧,好日子还再后头呢!”
第492章 收复琉球(8K还10)
“只要你们踏实肯干!”
“将来,田地会有的,屋子会有的,婆娘娃娃也会有的!”
孙村长继续说道。
赵武见此,忍不住询问道。
“村长,我刚刚看了一眼,咱们村里好像压根没几个女人,我们这想讨婆娘怕也没地方讨啊?”
孙村长笑呵呵的指了指南边鸭绿江的方向。
“咱们村子都是从关内移民来的,当然没几个女人。”
大唐组织移民时,最先考虑的群体就是年轻力壮的年轻人。
就比如说没成家的家中幼子之类的。
像是老人妇女儿童,一般都不会被算在移民之中。
因为,这些人即便移民成功,开垦地方的效率也很低,且还容易死路上,让他们一名不值得。
并且,更加重要的是,社会上的不安定因素,一般都是年轻力壮未成家的男人,而不是什么老人妇女儿童。
要移民,当然是那些不安定因素优先了。
孙村长继续说道。
“但江对面就是朝鲜,那边有的是女人。”
“每年冬天,都有朝鲜人过不下去,跑来大唐这边找吃的,这里面就有不少女人。”
“到时候,你家里要是有满仓满囤的粮食,还怕讨不上婆娘?”
不同于大唐这边正处于刚开国之后,万物更新,一切欣欣向荣的境况。
再加上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的进步,大唐百姓的生活质量正在一点点的提升,日子明显是越来越好过。
朝鲜那边可是真正的王朝末年。
自明初开始,朝鲜李氏的统治持续了四百多年近五百年,内部阶级固化,贫富差距已经拉大到了一个相当惊人的地步。
说句直白的话也就是,李氏朝鲜的内部矛盾,几乎已经积压到了一个无法缓解的程度。
朝鲜大部份的底层百姓,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生活质量了,只是艰难的在生死那条线上挣扎着。
每年冬天都得饿死冻死不少人!
很多朝鲜百姓为了求生,都会在每年冬天踏冰渡江,来到大唐这边讨生活。
这其中,女人自然也是不少的!
这也就使得,边境生活的大唐百姓,想要讨一个外国婆娘,并非什么难事。
谁叫唐人的生活质量更高呢?
赵武等人闻言,脸上都不由得出现了笑容。
因为孙村长的话,让他们不由得感受到了一种名为大国子民的优越感。
这种感觉,还是很舒服的。
说话间,一群人开始各自分配房屋。
孙村长在一旁继续说道。
“这茅草屋不是朝廷提供的,是村里组织人修的,免费提供给你们这些新到来的移民住。”
“当然不是白住的,你们要趁着农闲,尽快再修几座茅草屋出来,以便下一批移民抵达之后,能有个落脚的地方……”
现如今,大唐对于移民已经有了一个相当成熟的安置体系。
就比如说房屋修建这方面!
一般而言都是组织前一批移民为后一批移民修建,为的就是新移民在抵达地方之后,能够第一时间有地方落脚。
赵武找到了一间屋子,走了进去。
屋子里的一张桌子上,摆着好些东西。
他上前去,仔细查看都有些什么。
桌边靠着锄头,镰刀,铁锹等农具,两口袋子里,分别装着种粮和口粮,除此之外,还有衣服,被褥等杂物……
有这些物资在,赵武完全可以在当地生存下来,且活的很好。
上一篇:大秦:腹黑始皇,在线吃瓜!
下一篇:炮火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