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第683节

  “我们的防线以地堡为核心,以战壕进行勾连,每座地堡,每座防线都可互为犄角,互相增援……”

  “理论上来讲,只要我们在这里储备上足够的枪炮弹药,敌人就算是死再多的人,也绝对不可能攻破我们的防线。”

  张国梁走进地堡,目光环顾四周,不住的点头。

  “不错!不错!”

  “有此防线在,达卡的城防便当无虞!”

  一旁的方海洋也是捋着胡须说道。

  “很好,你们做的很不错!”

  “我军在这里有达卡要塞为屏障,有南洋舰队为依托,即便有朝一日,加尔各答方向的英军倾巢来犯,达卡的安全也是有保障的。”

  如今,英军在加尔各答也是布置有重兵的。

  虽然在后世,在印度的那些个城市中,加尔各答的份量比不上孟买和德里。

  但是,在这个时代,加尔各答的份量却是丝毫不比孟买和德里差。

  因为,自从英国开始侵略印度以来,加尔各答就一直是英属印度的首都。

  重要性不言而喻!

  即便当年英国在克里米亚人脑子都快打成狗脑子了,可英军在加尔各答依旧保留了一支重兵驻防。

  后续,即便印度大起义进行的如火如荼,可加尔各答这边却依旧稳如泰山。

  而在唐军攻克达卡之后,加尔各答方面的英军便有些跃跃欲试的意思。

  虽然如今还未来犯,但也只是他们没做好准备而已。

  一但英军做好准备,是定然会发兵达卡的。

  方海洋和张国梁两人继续在阵地上巡视。

  只是,就在这时候,一名唐军传令兵慌慌张张的跑到了两人面前来。

  “启禀司令官,师座!”

  “德里方向有噩耗传来。”

  “印军纠集大军主力反扑德里,但却在德里城下被英军打的大败。”

  “三十万印度起义军一战折损殆尽,印军将领夏尔玛,桑贾伊等人均被英军所俘获,巴哈杜尔沙二世侥幸得脱……”

  “如今的印度起义军,仅剩少量残兵退守至坎普尔!”

  方海洋闻言,整个人都不由自主的愣在原地,忍不住蹙眉询问道。

  “什么?!”

  张国梁也是表情凝重的询问道。

  “然后呢?”

  传令兵闻言,深吸一口气,脸色凝重的说道。

  “随后,英军便向着坎普尔和勒克瑙方向发动攻势。”

  “如今,坎普尔和勒克瑙均已经易手。”

  “我们所得到的最新消息是,巴哈杜尔沙二世正带着少量残兵,向达卡方向撤来!”

  此言一出,方海洋和张国梁两人的脸色均是忍不住垮了下来。

  “玛德,麻烦了!”

  方海洋忍不住咬牙道。

  一旁的张国梁也是脸色难看。

  “这些印度人还真是不成器,我大唐支援了他们那么多先进军火,他们竟这么轻易的战败,把军火全送给了英国人,还真是,还真是……”

  张国梁心中憋闷,甚至有些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

  “司令,你以为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张国梁开口询问道。

  方海洋脸上的表情一抽,然后说道。

  “嗯……”

  “先将事情上报,请朝廷方面决断。”

  “然后,派兵去接应一下正在向达卡撤来的巴哈杜尔沙二世,除此之外,也要做好在达卡御敌的准备……”

  现在方海洋是真的有点麻。

  玛德,印度人,是真踏马坑啊!

  张国梁闻言,也只能点头表示明白。

  ……

  京城!

  马蹄声响起,一辆马车沿着官道前进,来到了京师城外。

  然后从城门处行驶进了京城。

  马车一路穿过京城繁华的街道,李鸿章掀开车帘,观察外边的街景。

  眼前的场景和他印象中的那个京城完全不同。

  以往低矮破旧的平房窝棚,变成了一栋栋六七层的小高楼。

  街道上成群结队的乞丐全部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穿着体面的商贾旅人。

  坑洼不平的石板路,黄土路,都变成了平坦笔直的柏油马路。

  街道上变得一尘不染,几乎不见任何的垃圾杂物。

  他的心中满是惊叹。

  这才几年功夫,京城的改变可真大!

  大唐和满清,果然不是一回事。

  马车一路行到圆明园外,这才停了下来。

  车门打开,穿着一身官服的李鸿章从车厢内走出,迈步来到圆明园正门外。

  在经过检查之后,李鸿章被放行,得以进入圆明园。

  沿着园内的通幽小道前行,走了有半刻钟,李鸿章终于抵达了九州清晏。

  王忠上前来招呼道。

  “李大人请这边来。”

  “陛下已经在殿内等着您了。”

  李鸿章闻言,开口说道。

  “有劳王总管带路!”

  说话间,两人一同走进了九州清晏,来到了李奕面前。

  李奕端坐在一张书桌后,眼见李鸿章被带进来,笑呵呵的说道。

  “渐甫来了?”

  “算算日子,你我也有几年未见了吧?”

  李鸿章在李奕面前下拜,行礼,然后说道。

  “回陛下的话,自昭武四年在山东一别,微臣确实已经有三年余未曾见过陛下了。”

  李奕笑呵呵的说道。

  “卿家这段时间在山东那边做的不错,朕准备要给卿家加加担子。”

  “不知卿家意下如何?”

  自从黄河决口之后,李鸿章便被李奕安排在了山东,一路从曹州知府提拔成了山东巡抚。

  主要负责山东方面的赈灾,以及灾后重建工作。

第471章 李奕:改定义!

  总的来说,老李这个人还是有能力的。

  他在山东方面的工作完成的相当不错。

  目前,山东的民生已经大致恢复。

  黄河大堤已经重修完毕,大量的农田复耕,百姓们接受编户齐民,山东局势已经稳定了下来,各项产业进步,以及工业发展,都在有序推进。

  是故,李奕准备要提拔一下李鸿章,给他加加担子。

  李鸿章闻言,一张脸瞬间涨的通红,在李奕面前下拜道。

  “微臣谢陛下隆恩。”

  “一切听从陛下安排!”

  李奕笑呵呵的询问。

  “不知卿家对南洋局势怎么看?”

  李奕之所以这么问,自然不是无的放矢。

  他准备要调李鸿章去南洋担任南洋总督,负责南洋方面的开发事宜。

  李鸿章听闻此言,当即明白过来,这是皇帝对自己的考验。

  自己若是能言之有物,那么,南洋总督的位置大概率便是自己的了。

  深吸一口气,李鸿章开口说道。

  “启奏陛下,微臣以为当前南洋方面,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口不足。”

  “我大唐在南洋方面的人口,即便包括南洋华人在内,也不足以对南洋的土著形成压倒性的优势。”

首节 上一节 683/81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秦:腹黑始皇,在线吃瓜!

下一篇:炮火弧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