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第403节
如果在这个时候发动北伐,无疑就是在冒进。
如果以绝对理智的角度来看。
大唐现在最该做的事情,便是趁着满清和太平军两败俱伤,满清大失人心之际,抓紧四处发兵抢占地盘,抢占四川,湖北,江苏等没有受灾的膏腴之地,然后继续夯实根基。
亦或是直接调动海军,跨海远征从大沽口登陆,直驱京城,灭亡满清,去摘取这个反清战争的最大果实。
而不是下令北伐,直接奔着黄河决口后的受灾地区而去。
等到黄河决口受灾的百姓全部死绝,他再发动北伐去捡便宜,才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但是,李奕不是满清!
他虽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统治者,一个冷血无情的政治工具。
但此刻的他,良心尚存,热血尚温。
他知道自己现在的决定不够理智,但他更知道,自己做不到眼睁睁的看着数百上千万的灾民去死!
这是,他做人的底线。
他要去赈灾!
这就是他的决定。
大唐众高层闻言虽依旧心怀疑虑,但见李奕心意已决,他们也只能纷纷应下。
李奕继续说道。
“除此之外,侍从室和秘书处再准备一下,此次北伐,孤要御驾亲征!”
这次北伐,虽是一场军事冒险。
但如果成功的话,却也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大功。
李奕不放心将这么大的事情交给底下人去做,而是准备要御驾亲征。
有他亲自坐镇这次北伐。
一来是不用担心底下人功劳太大,赏无可赏。
嗯,有他这个顶头上司在场,最大的功劳肯定是他的。
如此一来,自然不用担心底下人功高震主。
二来则是因为李奕如果亲临前线,唐军的战斗力最少也能凭空增加几成。
这就是一位开国之君亲临战场对军队的士气加成。
有他在,唐军此次北伐无疑能更加稳妥一些。
李奕话音落下,众人再次齐齐应是。
李奕点点头,摆手示意众人可以退下,让他们各自准备去做李奕交代的事情去。
……
大唐昭武三年,西历1854年八月初。
广州外海的海面上,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离开港口,扬帆北上。
李奕是在七月中旬接到清廷炸黄河大堤,导致黄河决口改道的消息的。
随后,他第一时间便召集众人议事,商定好了应对之法。
在从广州拍发电报给各地州府传达命令之后,李奕便开始准备起了御驾亲征的事情,以及筹措起了赈灾以及大军作战所需的物资。
仅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大唐这边便做好了相应的准备,将海量的物资装船,由李奕亲自带队,走海路北上。
他准备要先走海路抵达长江入海口,再从海路转内河水运,由长江入运河,走运河沿线进行北伐。
之所以选择走海路,那是因为海运成本低,速度快,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将军队出征,以及赈灾所需的物资调配到前线。
并且,大唐最近刚刚拿下福建浙江两省,李奕准备要北上的同时,在两省沿海靠泊视察,稳定一下人心。
至于说安全问题?
其实问题不大。
李奕这次北伐是沿着沿海走的,风浪即便有,也不会太大,再加上随行的船队规模也足够大,安全性还是有保证的。
如果真的危险,李奕也不会选海路。
他这个人怕死着呢。
而北伐之所以要走运河,则是因为这个时代的运河沿线,凭借运河转运南北之便利,是中国乃至整个东亚,最富庶最繁华的城市群之一。
重要性或许仅在江南之下。
北伐不走运河沿线,还能走哪里?
当然了,李奕也不会忽略海运的便利,赈灾物资的转运,以及将会依旧以海路为主。
直接通过海路,将赈灾所需的粮食物资,运输到直隶山东沿海。
只是军队北伐要走运河沿线而已!
八月初,李奕的船队自广州出发。
至八月中旬,船队便抵达了上海,沿途,李奕在福州和杭州两度登陆视察。
召见官员,安抚地方的同时,命地方筹措粮食,药材,衣服等赈灾物资,准备启运。
在抵达上海之后,李奕并没有休息,第一时间便带着船队进入了长江,逆流而上前往扬州。
此次北伐,李奕主要调动的便是湖北战区以及江南战区两个战区的兵力。
他从两个战区中各自抽调了两个步兵师前来扬州集合,准备北伐。
除此之外,就是随李奕从广州而来的禁卫师,以及从安徽方面调来的一个骑兵师,从湖广和江南战区中抽调出来的两个炮兵团。
也就是说,这次北伐,李奕一共调动了五个步兵师,一个骑兵师,两个炮兵团,总共约十万五千人的兵力。
要是算上随行的海军外海舰队,以及内河舰队,总兵力大概能到十二三万人。
一下子调集了这么多的兵力,对当前的大唐来说,绝对能够算是倾巢而出了。
在李奕抵达扬州前,唐军的北伐部队便已经在扬州完成了集结。
李奕在抵达扬州后,几乎没做休整,第一时间便下令大军北伐,沿着运河北上。
之所以如此急迫,并非李奕不想休息,而是前方灾情紧急,实在拖延不得。
他这边每多拖延一天,灾区可能就会有成千上万名百姓活活饿死。
这是李奕绝对不想看到的事情!
第305章 赈灾所需的天文数字
八月二十日,唐军北伐大军自扬州出发。
当日,高邮州便送来降表!
八月二十五日,唐军北伐军抵达淮安城外,刚摆开阵势准备攻城,淮安守将汪澄杀旗人监军恩泰,开城投降。
随后,运河沿岸的桃源,宿迁,邳州等府县相继望风归降。
徐州知府孙恩赟送来降表,重镇徐州归降。
至九月初,唐军便已经沿着运河杀入山东境内。
仅仅用了十余日,半个月不到的功夫,唐军便打穿了江苏,江苏全境几乎是望风而降。
之所以如此,不光是江苏地方上被唐军兵锋所震慑。
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清廷先是输了巨鹿之战,让天下人看到他的大厦将倾,无力回天。
紧接着又丧心病狂的炸了黄河大堤,使得黄河决口,生灵涂炭,干脆失了人心。
两件大事一前一后发生,搞的地方官员人心惶惶。
凭心而论,谁也不愿意给一个连黄河大堤都敢炸的朝廷做事。
更别说,这个朝廷还是异族朝廷了。
黄河大堤一炸,清廷炸掉了自己本就不多的人心和正统性。
然后,大唐北伐军一至,地方上可不就望风而降了吗?
除了那些走投无路,只能跟着满清一条道走到黑的八旗,基本上没人再愿意为满清效忠。
当然了,就凭现在清军留在地方上的军队,他们即便想要抵抗,也是无能为力。
十数万唐军北伐,别说现在清廷主力早已在江宁之战,巨鹿之战两战中被打光了。
即便清廷汇聚主力,也照样挡不住唐军北伐!
要知道,这十数万唐军,可全部都是装备后装枪,后装炮,转管机枪的精锐部队。
别说放在这个时代的中国了,哪怕是放在一战的欧洲主战场上,那也是一股能够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力量。
这股力量,压根不是清军能够抵挡的!
随后唐军继续进军,杀向山东境内。
而后,战局同样顺利!
济宁,兖州,曹州,泰安,等运河沿岸州府争相送来降表。
沂州,莱州,登州,青州,东昌府,济南府,武定府,等地也是争先恐后的纷纷主动挂上了唐旗。
整个山东,几乎全部是传檄而定!
李奕刚至济宁,便接到这些奏报,忍不住有些愣神。
原本他以为自己带兵北伐,多多少少也得打几场硬仗,没想到,清廷这边投降的一个比一个快。
江苏那边好歹有那么几个州府是兵临城下才投的,可山东这边,好嘛,唐军的北伐军刚进山东。
那一份份降表便争先恐后的送来了!
看着自己面前的这厚厚一摞奏表,李奕稍有些无语。
山东不愧是考公大省,果然自古以来都很想进步!
当然了,之所以如此,也不光是因为山东人想进步。
上一篇:大秦:腹黑始皇,在线吃瓜!
下一篇:炮火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