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第217节

  “诸位大人许久未见,别来无恙啊!”

  骆秉章闻言,眉头倒竖,神情十分不快的说道。

  “郭先生,你怎么会在这里?莫不是投了贼?”

  “你如此可能对得起曾大人对你的看重?”

  郭嵩焘闻言,并不恼火,只是呵呵一笑说道。

  “本官投效大唐,可不是降贼,而是幸得明主,甘愿投效。”

  “要是连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大唐都是贼,那剃发易服的满清又算什么?”

  郭嵩焘现在这话其实发自真心的。

  虽然他和左宗棠在被从湖南请去广东时,过程不太愉快。

  但结果却还是好的!

  他郭嵩焘投效大唐不过半年,如今便已经官至署理长沙知府。

  李奕这位大王如此重用,他郭嵩焘岂能不心怀感激?

  他要是继续跟着曾国藩,现如今别说是长沙知府了,只怕是和骆秉章等人一样,都在牢房里排排坐吃果果呢。

  语罢,郭嵩焘继续说道。

  “今日本官前来监牢,便是代唐王而来,劝降诸位。”

  “我家王上求贤若渴,若诸位肯降,我家王上定然不吝重用。”

  像是生怕自己的陈述没有吸引力,郭嵩焘继续说道。

  “本官能仅用半年不到,便从一介白身,官至长沙知府,以诸位的才干若肯投效大唐,定然也都可以得到重用。”

  “官职爵位,荣华富贵,只要诸位肯投效,便是唾手可得!”

  “还望诸位大人能好好考虑一下。”

  骆秉章闻言,断然拒绝道。

  “贼子,无需再多言。”

  “今日本官落在尔等手上,是本官时运不济,死则死矣。”

  “但想本官背叛大清,投效唐贼,断然没有这个可能。”

  “本官绝非那种贪生怕死之人!”

  骆秉章在清廷那边已经官至湖南巡抚,可谓深得朝廷信任。

  不管是出于忠诚,还是为了自己的身后名考虑,他都是绝对不能投贼的。

  反而是是彭玉麟,杨岳斌等官职较低,不受朝廷重用的官员将领不免有些意动。

  但是吧,前面骆秉章把话说的那么满,却又让他们被架了起来,不好冒然开口。

  否则的话,岂不是显得他们太过贪生怕死了吗?

  郭嵩焘的眼神在几人身上扫过,将所有人的神情变化都看在眼中。

  随后他继续说道。

  “本官当然知道诸位都不是贪生怕死之人,但是死也要死的值才是。”

  “为了满清鞑子去死,真的值得吗?”

  “满清鞑子乃是异族入主中原,非但窃据我中华正朔,视天下汉人为奴,竭天下之民脂民膏,供养他那百来万八旗虫豸。”

  “甚至还剃发易服,大兴文字狱,想要彻底毁灭断绝我汉家的衣冠文化。”

  “诸位现在去死,可就要背着一个毁灭我汉家衣冠文化的帮凶的名声下葬了,与那洪承畴,孙之獬之流何异?”

  “还有,诸位不妨看看自己身上的衣冠,看看自己脑袋后面的金钱鼠尾。”

  “如此一幅打扮,死后真的有颜面去面见地底下的列祖列宗吗?”

  “当祖宗问起诸位为何要剃发的时候,难不成你们要告诉祖宗,我嫌头皮痒?”

  “诸位可还有人记得孔圣人的教诲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轻易毁伤的道理可还明白?”

  郭嵩焘知道文人好面子,所以,便用面子来挤兑他们,希望他们能够在羞愧之下,做出正确的选择。

  骆秉章闻言,一张脸顿时青一阵红一阵,他想反驳郭嵩焘,却又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毕竟,满清的剃发易服和大兴文字狱可都是事实。

  语罢,郭嵩焘也是转身离去,不再多言,准备给骆秉章等人一个考虑思量的时间。

  对于劝降之事,并不急于一时。

  ……

  长沙之战结束后,唐军上下并没有歇着。

  李奕一边命人继续往北打,争取一口气攻克湘阴岳州等重镇,拿下洞庭湖,兵临长江。

  一边则是亲自动身带人准备去登岳麓山视察。

  名动天下的岳麓书院就在岳麓山脚,李奕既然来了长沙,自然不会错过。

  视察岳麓书院,登岳麓山,自然也就是应有之意。

  当李奕抵达岳麓山下时,岳麓书院当代山长丁善庆带着书院上下诸多教习和学生,来到书院门口相迎。

  去年太平军攻占长沙时,由于太平军灭孔驱儒,焚书毁庙,一副要将儒家赶尽杀绝的态度,所以丁善庆曾经组织学生进行了抵抗。

  给太平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于是,等太平军攻占长沙后,出于报复的心理,干脆一把火将岳麓书院烧成了一片白地,就连书院中的各类藏书和古籍也是都被付之一炬。

  现在的这座岳麓书院,其实是在战后由书院的诸多学子共同捐资出钱所重建的,现在还没能完工,

  其实,这次唐军来攻打长沙,丁善庆同样准备抵抗。

  但是,在唐军顺利攻占长沙,且李奕展现出一副求贤若渴,重视人才的态度之后。

  丁善庆为了防止岳麓书院再遭兵祸,这才选择了投降。

第168章 东方版文艺复兴百家争鸣计划!

  嗯,其实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李奕打算要在湖南再办一次科举,给湖南士子们发官帽子。

  自然,丁善庆也就降了。

  毕竟他一个致仕的老头,没必要再为了大清而把自己全家搭进去不是?

  再说了,这湖南眼瞅着大清是保不住了。

  可他老丁头的儿孙们可还得当官呢。

  至于说这个官究竟是大唐的还是大清的,那就无所谓了。

  所以,在李奕面前,这位岳麓书院的现任山长态度摆的很是端正。

  “老朽岳麓书院山长丁善庆,携书院诸教习学子,拜见王上!”

  丁善庆快步走到李奕面前,弯腰深深一揖,在他身后,岳麓书院的众教习学子也是有样学样。

  李奕闻言,伸手将丁善庆扶起,然后说道。

  “快快免礼!”

  “丁公之贤名,孤素有耳闻,如今一见,果真不凡,颇有名士之风。”

  “不知丁公可愿重新出仕,为我大唐所用?”

  见了丁善庆,李奕礼贤下士的老毛病又犯了,忍不住开口招揽。

  丁善庆闻言,连忙摆手拒绝。

  “多谢王上美意,老朽如今年事已高,黄土埋半截儿了,在书院治学办学,造福家乡便好,就不再出仕了。”

  说话时,丁善庆心中不免感慨,人人都说李奕这位唐王礼贤下士,求贤如渴。

  如今一看,果不其然,连自己这个老头他都不准备放过。

  李奕闻言,哈哈一笑,也就没有强求,而是继续说道。

  “丁先生既不愿入仕无妨,可这岳麓书院上下如此多的俊才,丁先生还当为孤举荐一二。”

  岳麓书院的学生是不是俊才李奕不知道。

  但他知道,这一个学生背后就是一户地主士绅,自己如果能将岳麓书院的学生都给收下,那湖南也就定下一半了。

  至于说分田之事怎么办?

  当然是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了?

  用官帽子来换取士绅支持分田,就是李奕现在的思路。

  在他看来,那些大地主或许会因为利益而坚决抵抗,但中小地主却不至于和大唐不共戴天。

  大多数的中小地主家里也就几百亩地,大唐这边给了他们二百亩额度,二百亩以下是不需要分田的。

  要是通过科举做了大唐的官,还能再加二百亩的额度。

  这对很多中小地主来说,已经足够了。

  而李奕要的也正是拉拢住这些中小地主。

  那些大地主李奕是无所谓的。

  失去了数量众多的中小地主的支持之后,光靠大地主们掀不起什么风浪。

  丁善庆闻言,忙不迭的应声道。

  “王上所言甚是。”

  “岳麓书院上下皆愿为大唐出仕。”

  李奕微微颔首,然后说道。

  “很好。”

  “有劳丁山长带路,带着孤在岳麓书院里好好转转。”

首节 上一节 217/81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秦:腹黑始皇,在线吃瓜!

下一篇:炮火弧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