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第181节

  论人治与法治的区别与孰优孰劣。

  【以上五道题目,任选一题答之】

  “……”

  看着这些题,傅善祥有些懵。

  她之前不是没有看过大清历年科举的考题,但她从来没有想到过科举竟然还能考这些。

  但是,她也只能硬着头皮写下去。

  现在她唯一庆幸的,就是这次科举大唐没强求非用文言文,而是鼓励他们用白话文答卷。

  否则的话,傅善祥是真的不知道该怎么下笔……

  ……

  广州城外,造船厂!

  李奕带队来到造船厂中视察。

  几个船坞内,都停泊着船只,船匠们正在热火朝天的干着。

  船厂的负责人谢思远来到李奕身边,陪同视察,并开口介绍道。

  “王上,现在我广州造船厂共有工人七百余,其中资深造船工匠二百人,普通工匠五百人。”

  “目前,我们已经拥有了独立建造快蟹船,火箭舢板,红单船,以及维修西式风帆战列舰和盖伦船的能力。”

  之前广州战事和香港战事,大唐这边缴获了好些个西洋船只,有风帆战列舰,有盖伦船。

  可谓斩获颇丰!

  但问题是,这些缴获的船只几乎个个带伤。

  得先修复才能使用!

  所以,尽管大唐的造船厂目前还不能造西洋船,但却已经有了修复的能力。

  并且还再修船的过程中,对西洋船进行拆解重装,借此来锻炼己方的造船能力。

  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大唐就能拥有自己的风帆战列舰了……

  李奕闻言,微微颔首道。

  “不错,产量如何?”

  谢思远闻言,开始汇报了起来。

  “回王上,现如今我军的造船厂每月大概能产快蟹船两条,火箭舢板三十条,每两个月能生产一条红单船……”

  片刻之后,李奕蹙眉道。

  “这还不够啊!”

  “造船厂的造船速度远远跟不上我大唐水师的扩军速度……”

  “造船厂的规模还得继续扩张才是。”

  谢思远面露苦涩的说道。

  “王上,我们也想要扩张,但问题是招不到人。”

  “造船的工匠一共就那么点,短时间内很难培养出来,而这大大限制了我们造船厂的扩张速度……”

  目前大唐要发展造船,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人。

  满清的迁界禁海,直接打断了中国航海业的脊梁,然后顺带手掐死了中国的造船业。

  现在李奕想重建造船厂,恢复中国的造船能力,一时半会儿根本找不到人。

  李奕沉思许久,开口说道。

  “这样吧,既然我们自己的人手不够,那就从外边雇佣。”

  “西班牙人在马尼拉,荷兰人在巴达维亚,都有造船厂,里面不缺船匠。”

  “只要我们工钱给的足够,肯定能招募到不少人手。”

  忽然,李奕心中有了思路。

  不光是船匠可以向外招募,船只也可以直接向外购买。

  先把水师的架子给搭起来再说!

  西班牙和荷兰这两个国家现在对华都有着大量的贸易逆差。

  李奕就不信了,他主动送上门去的钱财,他们还能不要。

  赚钱嘛,不磕碜!

  谢思远当即抱拳道。

  “王上圣明!”

  李奕微微颔首,然后带队继续在造船厂内视察。

  李奕询问道。

  “对了,造船的木料是从哪里来的?质量合格吗?”

  李奕后世听过一则传闻,说是中国本土的木料不适合用来建造大船。

  但李奕觉得这和树种没关系,其实是受限于树龄。

  西方由于人口稀少,对地方的开发程度不足,所以到处都是原始密林,不缺可以造船的巨木。

  但中国本土却是人口稠密,开发程度几乎已经到了极致。

  历朝历代开发使用下来,本土大树基本上都被砍光,拿去修宫殿了。

  以至于剩下的都是小树,直径不够,自然不适合用来造船。

  所以,他有此一问。

  谢思远当即说道。

  “王上放心,我们的木料主要是从越南方面采购阴干船料,也有我们本土的船料,质量方面都没的说。”

  李奕闻言,这才点头表示认可。

  然后继续在造船厂内视察,他亲自登上了那条在广州之战中,重伤滞留战场,然后被唐军俘获的三级风帆战列舰。

  这条三级风帆战列舰已经修复完毕,随时可以交给大唐的水师,编入作战序列。

  李奕亲自检查之后,提笔为其提名为“虎门号”。

  用于纪念虎门硝烟和虎门炮战!

  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李奕希望能在此终结历史上中国在近代史中所收到的屈辱。

  结束了对造船厂的视察,李奕准备动身返回广州城。

  李梁一脸喜色的大步走了过来,开口汇报道。

  “王上,好消息,我们在湖南方面的人手,抓到您要找的那个左宗棠了。”

  “正在将人往广州送来!”

第147章 强扭的瓜

  李奕闻言,脸上顿时浮现出一抹遮掩不住的笑容。

  “此言当真?具体经过如何?”

  李梁用力点头道。

  “卑职岂敢欺瞒王上?”

  “我们的人找到左宗棠时,左宗棠正赋闲在其湘阴老家务农办学,其好友郭嵩焘正在力劝他投至清妖新任的湖南团练大臣曾国藩幕下。”

  “然后,我们的人便顺带手将左郭二人都给拿了,现如今正在向广州赶来。”

  李奕闻言,脸上不由自主的浮现出了笑容。

  原历史上,左宗棠应该是郭嵩焘的引见下,被湖南巡抚张亮基聘为幕僚,然后入仕的。

  但是,在李奕的蝴蝶下,长沙城被太平军攻陷,张亮基未曾来得及招募左宗棠便在长沙城破后殉城了。

  自然,左宗棠现在也还赋闲在家。

  这也是李奕为什么派人去寻访左宗棠的原因!

  虽然左宗棠不一定乐意投贼,但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

  强扭的瓜虽然不一定甜,但它解渴啊。

  只要把人给弄过来了,李奕有把握说服左宗棠为自己所用。

  还有就是,李奕原以为这次强扭的瓜能有一个左宗棠就不错了。

  不成想,竟还买一送一,带来个郭嵩焘。

  郭嵩焘的后世名声虽不比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这样的名臣,但却是湘军的灵魂人物之一。

  历史上,曾国藩被任命团练大臣时,郭嵩焘便曾是他的幕僚,然后还将左宗棠引见给了曾国藩。

  甚至湘军水师这个清廷在太平天国时期的水师主力,也是在郭嵩焘的建议下建立的。

  并且,郭嵩焘还是华夏历史上第一个驻外使节,在外交方面颇有才能。

  说一句这是个人才,是完全不为过的。

  更重要的是,和左宗棠一样,现在的郭嵩焘同样没有官职在身,只是一个幕僚。

  这样的身份,也就使得他们对满清朝廷不一定有多大的归属感。

  他们和曾国藩这样已经考过科举,做了官,且深受皇帝信任的是不一样的。

  要知道,曾国藩科举之时,原是第三探花,但被道光帝看重,亲自点拔为了第二榜眼。

  然后在接下来的十年内,他十年七迁,连跃十级成为二品大员。

  满清朝廷对他曾国藩的恩赏,可谓是恩重如山。

  在这样的情况下,谁都能背叛满清,但曾国藩不行。

首节 上一节 181/81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秦:腹黑始皇,在线吃瓜!

下一篇:炮火弧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