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第143节
他即便要入城,也会等到光复军彻底掌握城内局势,广州城内的秩序恢复安定。
他才会动身!
在此之前,李奕依旧驻跸于广州城外。
但他也并没有闲着,而是带队慰问伤兵营去了。
广州之战中,光复军两面临敌,同英夷以及清军同时爆发激战。
虽然均取得了胜利,但伤亡却也是不小,伤兵营中再次躺满了哀嚎的伤兵。
李奕拍了拍一名失去了一条腿的光复军伤兵的肩膀,温声抚慰道。
“好好养伤,不要有什么后顾之忧,本督还用得着伱,光复军也还用得着你。”
这名伤兵闻言,眼泪汪汪,声音有些哽咽的说道。
“大都督,我腿没了,人也废了,上不得战场,哪里还有什么用处?”
李奕闻言,却是摆摆手说道。
“你只是丢了一条腿,谁说你废了?这两条胳膊不是都还在吗?吃饭写字均不成问题。”
“现在军中后勤上正缺一批能写会算的书吏,你养伤这段时间,一边养伤一边学些写字算数,等伤养好了,就去后勤上继续给本督发光发热去。”
该名伤兵闻言,顿时感觉人生又充满了希望,用力点头道。
“大都督放心,小人肯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一旁另一名失去了一条胳膊的伤兵也是忍不住开口询问道。
“大都督,那我呢?我没了右臂,只怕是连吃饭写字也不成了……”
李奕依旧笑容温和的说道。
“这次广州之战,我大军抓到了不少清妖战俘,其中好些人抽大烟已经抽废了,当兵肯定不堪用。”
“本督准备让他们去劳改,戒烟的同时修桥铺路开山挖矿去,到时候,你去做监工。”
“看着那些清妖,让他们好好干活就行,一个手也不耽搁。”
这名伤兵闻言,也是用力点头,看向李奕的表情满是狂热。
李奕见此,朗声对其他人说道。
“所有受伤的弟兄都不用担心以后,只管好好养伤。”
“等你们养好了伤,军中自有地方安置你们。”
“即便伤到什么活也干不了的,也不用担心,本督今日在此承诺,本督养你们一辈子。”
“只要我光复军还存在一日,就绝不会断了大家的吃穿用度。”
“这是本督给大家伙儿的承诺!大家可以一起监督。”
李奕的话语落下,伤兵营中低迷沉郁的气氛顿时一消,旋即响起了一阵欢呼。
“大都督万岁,光复军万岁!”
“大都督万岁,光复军万岁!”
“……”
这些伤兵看向李奕的眼神中,满是狂热。
这就是他们的大都督,他们为之效死的那个人。
即便他们都受伤了,甚至废了,他也没有抛弃他们。
为这样的一个领袖效忠,即便豁出命去,那也是值得的。
李奕结束了视察,离开了伤兵营,迎面奔来一匹快马。
“大都督,除去一个满城,整个广州均已被我军控制,但满城内的广州八旗却仍在负隅顽抗。”
“他们占据满城,坚守不出,与我大军对抗。”
罗大纲一路纵马来到李奕身边,动作麻利的翻身下马,开口汇报道。
李奕闻言,不由得思索起来,片刻之后他做出决断道。
“派人去向满城内的八旗劝降。”
“告诉他们,若是自觉投降,本督可以考虑留他们一命,可若是顽抗到底,满城告破之后,八旗上下鸡犬不留。”
当然了,李奕所说的留他们一命,并非是简单的放过他们。
而是准备要对八旗进行公审,然后该杀的杀,不该杀的送去劳改。
借此榨干他们的剩余价值!
虽说一口气全杀了是解气,但也就光解气了,做不到利益最大化。
广州八旗的人数虽不比江宁八旗人数多,可那也是一万多人呢。
其中不乏壮劳力,以及适龄的具备生育能力的女人。
全杀了就太可惜了!
再说了,把八旗全杀了不利于团结。
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要说!
罗大纲闻言,当即抱拳而去。
李奕继续在城外的军营中巡视,很快,天色便黑了下来。
夜里,李奕吃罢晚饭,开始在军帐中盘算起了自己收复广州之后的动作。
首先最重要的事情,肯定是抄家八旗和十三行。
这俩一个占据广州二百年,吸收广东的民脂民膏二百年,一个号称天子南库,都是实打实的肥羊。
肥的流油的那种。
李奕肯定不可能放过他们!
只要抄了广州八旗和十三行的家,光复军绝对能够一波肥,接下来的几年时间,估计都不会缺了钱粮。
其次,就是关于广州的治理工作,李奕需要广州尽快恢复秩序和稳定,然后为自己在广州进行“改开”做铺垫。
海禁肯定是要废的,满清搞出来的迁界禁海更得废除,在当今这个世界西方已经开始了工业革命,几乎全面超越东方。
在这样的情况下,唯有打开国门,以求对外交流,对西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其社会发展的先进经验,才有救国救亡的可能。
再继续闭关锁国下去,那就是死路一条。
李奕作为一个穿越者,没有人比他更明白这一点。
比起被迫被别人打开国门,李奕更希望这个时代的中国可以自己主动打开国门,然后开展对外交流。
不能光是让别人主动进来,还要自己也能走出去,主动把西方的先进经验都给学回来,然后用于反哺自己。
师夷长技以制夷嘛!
第124章 李奕:有错就要认,挨打要立正!
还有就是,这个时代的中国在贸易上其实并不吃亏。
虽然开关之后,有被商品倾销的可能。
但这个时候的中国在对外贸易上依旧有自己的拳头产品。
茶叶,丝绸,瓷器等商品都属于只此一家别无分号的垄断商品。
只要这些商品扩大出口,完全足以弥补开关之后可能带来的贸易逆差。
完全可以将可能的逆差变成大规模的顺差。
历史上,英国人为什么要发动鸦片战争来打开满清的国门?
当真是因为那些鸦片商人吗?
当然不是了!
英国人之所以发动鸦片战争。
是因为东印度公司每年都要从满清购买大量的茶叶,丝绸,瓷器等商品。
但英国对中国出口的商品,能卖得动的却只有鸦片。
以至于英国每年对满清都有着大量的贸易逆差,海量的金银通过广州这个口岸涌入中国。
说一句夸张点的话,当时的英国人满世界殖民虽然看起来很嚣张,但其实是在给中国人打工。
这样的情况,正值巅峰的大英帝国当然无法容忍。
正巧,清廷在广州禁烟,要彻底断掉英国向华出口的唯一拳头商品的销路。
然后,鸦片战争爆发了!
英国的想法是,想要通过一场战场来打开中国的国门,扩大商品倾销的规模,借此来扭转中英之间的贸易逆差。
但效果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英国在出口方面的拳头产品纺织工业,由于海运路途遥远,商品运输费用高昂。
以至于成本增加,其倾销起来最大的优势成本优势,在中国这边荡然无存。
再加上这个时候的中国属于典型小农经济,最大的特点就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重点就在自给自足这几个字上!
棉布这种东西,几乎家家户户都会自己纺织自用。
英军的棉布就算是价格再低,你也得花钱不是?
可中国人自己纺织的土布呢?
却只要一个棉花钱,人工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如果是你,你要土布还是洋布?
所以,英国的棉布在中国是真的卖不动。
也就使得这些年来,虽然随着五口通商的实行,中英之间的贸易额确实扩大了,英国也确实在中国售出了不少鸦片。
上一篇:大秦:腹黑始皇,在线吃瓜!
下一篇:炮火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