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激情年代:开局成为七级工程师

激情年代:开局成为七级工程师 第75节

  也就是说,如果汽配厂得不到发展,以后厂里的人中午都得回家吃饭,或者带饭来厂里吃。其他一些二线岗位也是一样,可能要减编。

  朱厂长在江成和周厂长面前诉苦,这让他们也有点不好意思。

  不过朱厂长这样一说,江成还真想到了一个好点子。

  江成其实一直想弄一个技校,一个是给职工的子女提供一个出路,不能光等厂里的内部招工名额。

  厂里虽然是一直在招工,但是大部分招工是劳动局那边在管理。一个工厂招一万个工人,工厂能自主招工的名额最多一千左右。

  工厂真要发展到万人大厂,一千个名额也落不到多少在普通工人手上。所以弄一个技校,低门槛让职工子女进入,毕业后能包分配工作。

  现在汽车厂的业务不少,可以提供的专业也在增加。汽车修理,摩托车修理已经是可以开展的,就算部队那边不看好汽车厂弄出来的边三轮,地方上也会有需求。

  要是叉车生产出来了,也可以开展汽车驾驶和工程车驾驶专业。

  厂里也要传统工种,钣金,钳工,锻造工,焊工等等,联合其他一些工厂,能办一个不错的技术学校了。

  现在汽配厂提出帮汽车厂培养输送人才,这让江成想到了汽配厂的场地和厂房。

  地段很不错的,离汽车站近,而汽车站不远处又是火车站,交通便利。

  江成觉得朱厂长今天的出现,应该是天时地利人和。

  “老‘都’呀,我觉得你的想法不错,但是呢,我认为你的想法应该放的更长远一点。”江成对着朱厂长亲热的开口道。

  在昌城这边,朱和猪是同音,拼音上也的确是同音,但问题就出现在同音上面。因为在昌城这边,猪不念‘zhu’,而是念‘du’。

  ‘一只猪’按照昌城这边的话是‘一达都’。

  所以在其他城市,可能周厂长和朱厂长会有点同音。但昌城这边,这两个字发音区别特别大。

  周厂长听到江成突然喊朱厂长‘老朱’,内心不知道怎么的,有点发毛。这小子表面越是亲近的样子,越是憋着坏。

  喊你请客吃饭的时候,都能跟你勾肩搭背,搞的你不请都不好意思。

  今天周厂长其实上午还有些事情要去办的,但他觉得有些事情可以稍微压一压,听江成要说些什么更重要。

  然后就听到江成站在朱厂长的角度为他‘着想’了,给汽车厂输送点人才算个球,这种关系是不牢靠的。

  朱厂长得把远光放大点,放长远点,得掐住汽车厂的脖子。不光是汽车厂的脖子,整个昌城汽车制造产业链的脖子都要掐住。

  把汽配厂改成汽车车辆工业学校,跟十几个汽车产业链上的工厂展开合作。把厂里职工子女的饭碗问题弄在手中,到时候走出去,谁敢不给朱厂长几分薄面。

  ~~

  说实话,周厂长不知道朱厂长有没有动心,他是真的有点动心了。

  汽车厂发展的这样快,周厂长是知道自己搭不了这顺风车多久的,资历和贡献度不够。一旦汽车厂成为万人大厂,厂长自身的级别应该是副厅级。

  行政级别是越到后面越难升,有些人可能奋斗一辈子,还是底层一个小干部级别。等汽车厂达到一定规模,不是上面要摘他的桃子。

  一方面的确是资历问题,周厂长的条件百分百达不到破格提升的要求。另外一方面,他的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也不匹配,自身的层次也不高,没多少背景。

  就现在厂里这规模,都让他有些吃力了,汽车厂的发展速度,他后面还真没那个能力管理。

  周厂长其实心里有数,现在没人来摘桃子已经算是很不错了,起码不会吃像太难看。等规模上去,他应该是以副厅级级别被调离,调离的新岗位绝对不会是一把手的那种。

  只不过周厂长也只是心动,他正坐在顺风车上,不可能提前下车。他要现在下车,保证很多势力的人都会同意。随便排一个人过来当着汽车厂的厂长,那就是捡便宜镀金的。

第127章 升级车间

  技术学校在五十年代开办起来很容易,派一些有技术并且能很好理论化的技术员去,就可以担任专业方面的老师。

  然后再聘请一些具备系统理论知识的高校毕业生,去当基础课的老师,基本上就能建立一所技术学校。学生毕业后,可以获取中专文凭。

  中专文凭这东西,其实不是对学生的证明。而是社会对学校的认可,要是大家都觉得你这个学校教的东西没有什么用,那文凭就是一张废纸。

  中专要是不包分配,那么看的就不是文凭,而是个人的真才实学。在后世,文凭只是一块敲门砖。

  因为包分配,所以招生这方面,就要有所限制。得规划的来,不能弄的门槛太低,招来的学生毕业后,办学的一些工厂自身消化不了,把学生甩给地方部门。

  朱厂长是觉得江成的想法很好,也算是他们厂的一条出路。他出场地,把厂房先改成临时的学校教室,然后去教育局那边审批一下就行了。

  汽配厂的资质肯定是不够的,但要是十几家工厂联名担保合作,基本上没有一点问题。

  今年就可以招收学生,先开展几个普通专业,再弄几个特殊专业。第一学期就可以先招收个几百人,一个专业就先弄一个班。

  然后学校外保留车辆修理的业务,再弄一个场地,弄几辆车进去,弄个驾驶培训。

  等于学校不光是有理论课,还有各种实践课程。

  朱厂长是很开心的离开了汽车厂,让江成和周厂长等他的好消息。

  朱厂长走后,老周也去忙了。江成回到办公室后,也没有看见郑可,应该是去车间忙了。

  江成倒是清闲了下来,在这个时代他想弄的东西很多。但不符合市场的话的,弄了也不会获得生产。

  西方那边目前又是对立的状态,生产出好东西也出口不了什么。要是能对西方进行出口,江成肯定会把美利坚农场主最爱的皮卡给弄出来。

  然后从美利坚或者什么国家进口一些精密数控设备,生产精密零件,造更好的车,再卖到国际上去。

  坐在椅子上,江成想了半天,觉得目前只能慢慢熬了。

  现在是该趁着有时间,升级组装车间了。

  吊机,升降机,电动工具。这些在厂里都没有,汽车厂的规模无法短时间赶超第一汽车厂。

  但江成可以升级组装车间,让一条生产线当第一汽车厂的几条生产线。

  首先就是液压升降设备了,这东西好生产,后世组装车间核心设备。

  江成没去第一汽车厂,但能猜测的到,苏联的设备现在也大多是传统的机械化装置。很可能没有液压升降机,但是也不可能想这边这样简陋。

  最少有天车之类的装置,安装一些手动葫芦,甚至还有可能为了方便,挖地沟也有可能。

  江成装升降机,也得挖地沟,升降设备肯定是得埋在平面下面的。能升高一米多,就能方便工人很好的组装底盘,车身和动力总成了。

  现在组装车间连地沟都没有挖,刚开始组装的时候都是用千斤顶顶高了,趴着组装的。现在厂里有了堆高车,直接用四辆堆高车把车子升高在组织,也算是一个虽然比较笨拙但有效的办法了。

  但操作的时候太费人力了,有升级台的话,不需要那么多人配合。

  如果有升降台,加天车起重机的配合,就是一个车壳直接吊起来,而不是几个工人去抬。在空中只要一个人都可以轻易的移动,然后借用电动工具,快速的安装上。

  车门也是如此,车门被吊在空中,下面的人只要调整好高度和位置,一个人就可以很快的把车门安装好。

  这样的情况下,现在几个人才能完成的工作,在升降机和天车起重机的配合下,可能一个人就可以完成了。

  组装技术人员不够,但可以把一个人当几个人用。这组装产能可以轻易翻倍,生产的运输汽车越多,越能加快工业的建设。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昌城汽车厂是省企,这生产的汽车多,其他城市也容易获得汽车的分配。有汽车就增加各种物资的运输流动。

  还有就是车多了,为了加快城市与城市的发展,就会去修路,路好了,就可以生产更多型号的汽车。

  哪怕只要有一条城市与城市之间的高强度水泥路面,江成就能搞出一辆重型货车。一辆车子当十辆卡车拉的货,一辆车子就能当一个工厂的运输队。

  一个大企业是能带动很多行业共同发展的,江成升级组装车间就是升级产量。

  升降机的原理很简单,跟堆高车的货叉升降一个原理。就是手动上下压,用电机给代替了。

  一个电机+一个大型一点的液压升降货叉就完成。不过这是埋在地下的,为了增加设备的寿命,最好是使用专门的液压油。

  液压油也好解决,虽然国内生产不了,都要找苏联购买。但飞机制造厂那边肯定存了不少进口的液压油。

  这在同一个城市,有一家重点央企单位就是好。要点东西,能随时先调配一下。

  江成在图纸上简单的画了一个升降机的装置,发现没有任何的技术困难。对于别人来说困难的地方是在液压装置技术上,没有液压技术,升降机造出来,举力也不强,不实用。

  这次都不用带图纸,江成直接去找周厂长了,让他去一趟工业局,给他建设一个大型车间,钢结构的那种。既然要搞升降机,那干脆把起重机一起搞了。

  起重机更简单了,就是一个电机加一些钢绳,装一个正转反转的齿轮装置。大家常见到的就是一些没有电梯,住在好几楼的住户装修房子。装修公司都是用这个东西把沙子和水泥吊上去的。

  谁都没有想到,一个搞机械动力的工程师,会突然跑去搞车间建设了。

  工厂厂房车间建设,其实资金不是工厂出的,当然工厂也可以筹备资金进行建设。大多数建设都是申报给工业局那边,那边会提供资金安排建设。

  所以建设工厂厂房和车间,是找工业局的。而不是地方基建局,建设职工楼是找地方基建局,因为钱是工厂自己出的。

  如果是普通车间,昌城汽车厂去申请,基本上就立刻就批示了。但江成要建的是钢结构车间,造价成本不低,每平方米要造价要好几百块。

  差不多一平方米的车间造价就能在农村建一间大瓦房了,按照江成的要求,核算下来,得要一百多万。

  一百多万呀,在后世相当于上亿了。汽车厂得卖一百辆轻卡,而且还不算自身成本的情况下。

  但是工业局没有拒绝,这样大的投入,赵局长也得上报进行审批。上报的不是上级工业部门,而是地方ZF.

  昌城汽车厂有一个硬伤,不属于苏联技术援建单位,国内现在有156项重点工程,第一汽车厂是重点项目之一,有专门的项目资金。

  昌成汽车厂是什么,几个月前还只是一家算是中小规模的加工企业吧。在没有依赖苏联那边技术的情况下,发展成了汽车厂。

  但汽车厂不是工业部主导的项目,工业局这边帮他负责一些普通车间和厂房建设动用的是地方资金。现在要动用上百万,也没办法找工业部,只能想地方分管领导申请。

  在赵局长看来,问题不大,就是要走这个流程。地方出钱建设,生产的汽车,自然是地方继续优先分配。

  外省的运输部门和部队,找工业部要昌江卡车,不一定能要的到。

  只不过有些事情经常发生巧合,就在钢结构车间在申请审批的时候。第二机械工业部那边来电话了,军W后勤部那边对昌城汽车厂生产制造的边三轮性能表示满意。

  希望昌城汽车厂这边快速投入生产,生产线和组装车间的建设自然有专款资金。

  同时康达里书记其实算是上面指派到汽车厂这边来的,他收到了军工那边传来的请求,尽量加大昌江轻卡的生产。支援北方地方工业运输和军工业后勤运输。

  然后康书记就汇报了这边生产的情况,正在筹建新的组装车间,只不过资金还得审批到位。另外昌城汽车厂毕竟是地方扶持的企业,有些事情他就算是书记也有心无力。

  还有就是汽车厂生产出了一辆内燃叉车,目前还在数据调整中。

  要知道昌城汽车厂从不玩仿制那套,哪怕是试制出来的第一辆内燃叉车,也希望工业部重视。现在汽车厂这边可是经常有部门领导来视察,厂里弄出什么好东西,地方部门基本上很快就会知晓。

第128章 薄板劳改

  钢结构车间的建造就已经审批下来了,但需要的刚才得等上一阵子才能从外地运输过来。

  生产边三轮摩托车,倒是已经开始筹备了。

  现在轮毂是厂里自己弄了一个车间在生产,毕竟汽车厂不可能单纯的只是一家组装厂。底盘,车门,车壳等一些东西都是厂里自己生产。

  既然要生产边三轮,汽车厂也先给要生产的边三轮起了一个名字,就叫昌江750摩托车。因为昌城汽车厂生产了摩托车,历史上长江750摩托车应该不会出现了。这昌江750倒是名字同音。

  不过在筹备生产昌江750摩托车的时候,江成发现一个问题,应该说之前可能发现了,没去在意。

  厂里之前组装出来的几辆边三轮,边斗和一些壳子本来就是换修后剩下来的,江成也是顺便用了。

  但江成发现边斗的板材很厚实,导致组装后的边三轮也比较重。

  还有就是生产昌江轻卡汽车的车身板材也比较厚,不过江成没有太在意,毕竟卡车嘛,车头的板材厚就厚一些。

首节 上一节 75/1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每日盲盒,我赶山打猎喂饱全家!

下一篇:华娱从捡到玉女掌门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