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重生了,还逼我做渣男啊 第430节
“是么,那我真是幸运。”
“我也这么觉得。那我从你的话语里,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你认为是柏林最先发现了你的天赋?”
“我想,是的。如果那些天赋确实存在的话。”
(笑声)
(记者注:和陈交谈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事实上,这样的笑声穿插在了本次采访的很多地方。如果之后你看到类似的标注,请不要惊讶,这似乎与我们以往的采访风格不同。因为本次的采访对象本来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
“好的。如此一来,我想一些争辩了很久的话题终于可以画下句号了。”
“接下来,我们聊聊更加真实的你吧。陈。我注意到,我们坐在这里交谈了大概几分钟,你一直都是以一种开放,自信的姿态面对我。同样,你给予外界的印象也一直是这样。请问是什么造就了你的这种,和传统东方演员有些不同的性格。是因为你在好莱坞的成功经历,还是你夺得的诸多荣誉,又或者是你英俊年轻的外表?”
“我想应该是年轻英俊吧。”
(笑声。)
“开个玩笑。其实之前也有不少记者问过我类似的问题,我现在的回答还是一样。真的没有什么不同,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如果有不同的地方,那就是我的工作让我不得不跟很多人打交道。所以,我可能因此会变得更加开朗一些。”
“原来是这样。那么,陈你平时有些什么爱好?你是个有趣的人吗?”
“不,我想不是的。我平时挺无趣的。爱好也很少,最喜欢的就是看电影。”
“能说说你最喜欢的电影明星吗?”
“Bruce lee。”
“导演呢?”
“罗曼·波兰斯基。”
(笑声。)
“你是在跟我开玩笑,对吗?”
“是的,我在开玩笑。很明显吗?”
(笑声)
“是的,非常明显。既然你主动说起了这位,那我能问问你和他究竟是怎么回事吗?”
“其实我根本并不认识他,也没有看过他的任何一部电影。直到今天,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他会对我产生了兴趣。是因为我当初也勉强算个未成年吗?我不知道。”
(笑声)
“所以陈,你的意思是,你们之间的问题,完全是从罗曼·波兰斯基引起的?”
“是的。”
“那罗曼·波兰斯基这次带着他的新片《影子写手》来到了柏林,他也和你一样参加主竞赛单元,你会去看他的电影吗?”
“我会的。说到这儿,我其实有点奇怪,为什么他可以大摇大摆的出现在欧洲的每一个地方,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他应该上了国际通缉令,对不对?你们为什么不把他抓起来?”
“唔,这个原因非常复杂。如果要解释的话,可能要花一天一夜。但是你可以理解成为,我们并不觉得他做错了,也并不觉得美国的审判是正确的。所以很多国家都决定庇护他。”
“好吧,我明白了。”
“那如果你这次见到罗曼·波兰斯基,你会对他说什么?”
“我不会对他说什么,我只会作一件事。”
“什么事?”
“报警。”
(笑声)
“陈,你很幽默。好了,我想接下来再聊得更加深入一些。我想谈谈的你感情生活。”
“听说你现在的女朋友,也是这部电影的女主角,你们是因戏生情。这是真的吗?”
PS:
码不动了,困死了。
只能断在这个尴尬的地方。
春节太累了。
第330章 MAGA
“是的,没错,正是因为这部电影,我和她才”
在明镜周刊著名美女记者艾丽卡·施密特的眼里,面前这个年轻英俊的采访对象,突然流露出了一丝温柔笑容,眼中也随之放出一种喜悦的光来。
哇偶。她心道这可确实比按摩棒看上去诱人多了。
“.很可爱,很早就认识,但是”
录音笔忠实的工作着,记录下对方的回答。艾丽卡可以把大半心神都用在细微的观察上面。
他正滔滔不绝的回答着问题,很明显是带着宣传的任务,跟之前问一句答一句完全不同。
和她这几天在做采访准备时所想的一样,只要找对方向,他会是一个非常好的采访对象。
年轻,活力充沛,表达自如,而且,显然很清楚风趣与轻佻之间那条分界线。
这种风格应该会让他们《明镜》的那些老派读者感觉非常新鲜,哪怕明知道是在宣传电影也不会太反感。而给电影做宣传是他们达成采访协议的一部分。
艾丽卡·施密特有点可惜,周刊上最终只能呈现几张图片和冷冰冰的文字,而没有办法完整的把她现在所感受到的东西,传递给他们的读者。这毫无疑问,会让他们的采访失色不少。
她觉得,面前这个中国演员身上,有一种无关年龄族裔的吸引力。
就像她上个月去克尼比斯滑雪场滑雪,晚上外界的温度抵达零下二十度,她和朋友在小木屋里围着炉火时,伸出手指所感受到的那种炙热。
她交换了双腿,挪动臀部,细微的调整了一下坐姿。
难怪他作为一个中国演员,居然能在欧美拥有上千万的粉丝。
艾丽卡·施密特对陈诺的所有了解都是来自于这几天准备的资料,她压根没有看过他任何一部电影。
她甚至记不得自己上一次进电影院是什么时候,看的上一部国外电影又是叫什么名字。
作为一名29岁的单身女人,她觉得电影和爱情一样,都是属于某种布尔乔亚式的、多余的绮梦。
按摩棒能解决身体的空虚,工作也能填补精神的不满,那为什么还需要爱情或者电影?
不过,她现在有点改变主意了,
她突然想看看他在电影屏幕上会是什么样。
艾丽卡·施密特在这一刻决定了。
今天晚上,她也要去参加今这部中国电影的首映,这不仅能满足她的好奇,也或许能为她这篇采访提供更多的佐料。
“.总之,我认为我奉献出了从影以来最好的一次表演。而她也一样.”
反正每部新电影上映,都一定要是“最好的”。
陈诺都习惯了。
就像他围绕着《山楂树之恋》,谈了估计有三分钟他和刘艺霏之间的爱情。
完全看不出来,他已经决定“分手”。
假如因为这事闹掰,刘艺霏要和他分道扬镳,正好暮光的票房分成也差不多到账了,本来马上公司就要分红,分完红,再用2000万买回股份,最终“神雕侠侣,绝迹江湖”,也不枉相识一场。
没错,这就是他之前被刘艺霏亲了一口之后,想了挺久,最终做出的决定。
自己什么样,陈诺太清楚了。
不管刘艺霏是真的入戏太深还是来真的。
他都知道一点。
他的爱情,早就被捂死在了上辈子不知道哪个女人的被窝里。
同样,刘艺霏据他了解,也是绝不可能像其他女人一样,默认一些事情的。就算她同意,刘阿姨呢?也不必可能。
别说他和刘艺霏的感情没到那份上,真要他为了一棵树放弃整片森林,在四年前或许还可能。
现在?
森林也是由一棵棵树组成的呀。
大家都是树,何来高低贵贱之分。
所以不好意思,玩纯爱只能下本书了。
“.我也很期待今晚的首映,我也还没有看过它的成片。我相信张一谋导演会给我一个惊喜。”陈诺最终把所有的心思掩盖在了他那一张微笑着的脸庞下,没有流露出一分一毫给记者窥见。
艾丽卡·施密特真是做了很多功课,这个采访到结束的时候,足足经过了两个多小时,事无巨细的几乎把陈诺身上所有的事都过了一遍。
给人感觉就是《时代》和《人物》那两次采访加起来的长度。
就在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突然,有个明镜周刊的工作人员打断了采访,凑到艾丽卡·施密特耳边嘀咕了半天。
听完后,艾丽卡·施密特嘴角带笑,似乎是听到了什么好事一样,说道:“陈,我刚刚得到了一个消息。罗曼·波兰斯基在十分钟前,接受德国之声的采访,在里面他提到了你,和你的电影。”
“噢?他说什么了?”
“他说.”
“我很尊敬张,他是我喜欢的那种导演,风格鲜明,有自己的想法。”
“比如《红高粱》里的高粱地中,姜和巩所表现出的那种热烈原始的爱,能够让世界上任何一个电影人动容。”
“最终,它能够在柏林摘下金熊,绝对是实至名归。”
“然而到了今天,张犯下了大错。就跟第55届柏林评委们一样。他们都选了同一个男主角。”
“《哑巴》我看到的第一眼,我就不喜欢。我觉得他就是一部粗制滥造的电影,和他一样拙劣。”
“我没有想到,他会得到银熊奖。”
“他就是当今世代最被高估的男演员。他的作秀能力远超他的演技。”
“他在《黑暗骑士》里的表演夸张到令人作呕,在《蓝莓之夜》平庸至极,在《暮光之城》矫揉造作。”
“至于去年的《母亲》,呵呵,他在戛纳所受到的好评,简直让我憎恶。唯一能让我在电影院里坐到最后,看完那一场所谓奇迹之舞的理由是金。他的舞蹈是属于对金的拙劣模仿。于佩尔居然能让他拿到影帝,我只能说,她的眼光越来越差。”
“张的这次柏林之旅,最终会因为陈而一败涂地。甚至我都不知道他是来干什么?”
“难道他以为柏林的评委会会再次颁发一个银熊奖给他吗?仅仅是四年之后?难道他以为柏林是什么红十字会之类的慈善机构,当一个人进大学的时候会给他发个奖,毕业的时候发另外一个?”
“另外一部中国电影,王的《Apart together团圆》,我昨天去看了首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