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 第610节
鹏圳八大集团都是市属的,这个港口集团其实是老方那个在HK的集团下属子公司,就是央企子公司。
有种后来滇南省军区打缅北四大家族的感觉。
听起来牛皮哄哄的什么家族,就是县里的地主嘛。
秒杀之。
老方一直都瞧不起市里面几家集团搞坏了改革风气,严格约束自家大集团下几个子集团不得参与这类倒卖生意。
所以对整个鹏圳倒爷界来说,西区那边几个央企集团是他们看都不敢看的名门正派。
最根红苗正的那种背景。
光看那证上的西区港口字样就已经在点头哈腰了。
可唯有那个女的一边从旁边架子下端出一大叠文件资料,一边还是那句话:“我是问,你是哪个也?”
刻意加重的语气,终于引起让卫东的注意。
来自四十年后的基本技能,他一直都能说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自从天南地北到处跑就更说得滚瓜烂熟。
只有跟董雪莹、沈老三、老领导这些土包子才说蜀川话,准确说是有点区别于蓉都、江州的川东话。
小蝶也是。
她是跟着母亲开口,这年代也没谁意识到从小培养孩子说普通话。
所以能说普通话的董雪晴和让卫东,为了激发孩子恢复熟悉的口语,都抱着她说方言。
这个女人也是。
习惯了不同腔调交替的让卫东之前都没注意到,凝神注视:“川东的?”
女子回应:“我商州的。”
让卫东才稍微多看看对方,绝对没有两眼泪汪汪的感觉,他本质上也不是商州人,下面县里的农村娃。
现在只轻描淡写:“我商州让卫东,听说过没。”
果然,就像常山赵子龙内味儿,让卫东在江州、乃至全国都没彰显过的名号,商州市区的人绝对如雷贯耳。
一共就二十来万城区人口,从他勇救女教师、小少妇,到嘉奖只要学个车,然后一路飞黄腾达的建起半边新城,绝对家喻户晓的人物。
对方深深点头换成了字正腔圆的普通话:“非常荣幸能见到您,彭永军在风驰公司的投资股份……”
让卫东摆摆手:“我不需要知道这些经营细节,他是在我面前丢的性命,所以我有责任处理好他的后事,你们要怎么算是你们的事,公平公正的拿出个结果到西区工业园区来找我,处理得好我会记这个情。”
说完就伸手要过女儿,示意那孩子:“走,跟叔叔去看看你能怎么长大成人。”
那妇人反正就盯紧领导了。
这车行里所有人都不由自主的站起来,看这靠气场就掌控全局的年轻人走出去。
有人看见标致副驾笑眯眯的白发老头,有人看见调头时露出来的三菱牌照,更有人看见最后不声不响开宝马的少年。
相顾表情全都写着卧槽……
什么人啊,这么牛逼!
第689章 年轻人还是要多闯荡
让卫东最多走出去的时候,回看了眼。
根本就不在意对方怎么处理回应,扣住宝马只是起码的别一哄而散。
至于后续有什么资产划分方案,他都不在意。
孤儿寡母养了就是。
重新开车和老方聊的都是:“这楼还不错,要是给我就改成酒店,搞什么外贸进出口啊,国家严控进口外汇,不事生产的倒爷们又没生产出口外贸的能力,在这哄傻子呢。”
老方也随便瞅眼那楼:“你自己修呗,抓紧时间搞,眼见为实摆在那的东西才最有说服力!”
两人直到驱车回西区那边,都懒得再提这一片投机的城里局面。
集团公司本就是个约定俗成的说法,法律上没这玩意儿。
纯属某家公司做大做强了,下属关联投资一堆公司,就叫做集团。
实际上东升贸易早就是集团公司的架构。
下属各省分公司二三十家,那些自己投资搞的销售公司都没算在其中。
加上各种工厂制造公司,妥妥的超级集团雏形,放到二三十年后都是巨无霸的规模。
但还不能跟老方比。
这边下属一家国集就什么规模档次了。
也就集装箱产业才起步。
所以听让卫东解释了晶圆厂、封装厂、声卡厂、音箱厂之间的关系。
前两家是花旗合资厂,实际上是真正的让卫东持股当控股股东,后两家是新坡加华裔投资,也是让卫东控股,但海外公司是林望复多点。
只要开始量产,芯片爆产能后就是动辄多少亿美元的出口,芯片这玩意儿说到底就是硅材料精加工,
除了设备和制作过程的光刻胶之类卡脖子,主要就是原料也卡。
目前都是花旗运高精度硅砂过来,国内就两家厂产硅砂,精度不够,江浙这家只能用于玻璃,另一家好点也只能用于太阳能硅晶板。
硅砂提炼过程要消耗大量的电能,所以国内就把这家厂放在水电丰沛的蜀都成为三线厂,顺理成章的也就被吸纳进西山厂产业群。
让卫东都是搞到了晶圆厂,才知道自己都有硅砂厂,所以不声不响的挑了好些人进厂打工。
现在就是想方设法要勾搭外资来建高品质的硅砂厂,还美其名曰为米帝服务。
要是搞定了,就基本一条龙自给自足,就算被封杀也能保证十年内芯片供应生产,也就光刻胶之类辅料还不得不进口。
而搞定这个一条龙,也就意味着是纯出口创汇。
硅砂就是沙石土里面提炼,最后卖成高科技价格,纯赚。
西区码头工业区的出口产值可不就上去了。
而帮助苹果电脑把高性能电脑卖好了,就绝对会带动声卡厂,音箱厂一起大卖。
这就是几倍的创汇,而且是把主要生产利润都留在国内的知识产权销售,不是仅仅赚点微薄加工费。
让卫东对坡仔也有算计:“都是华裔,尽量把利润留在国内,帮助他投资建设更多东西,何必肥了坡县呢。”
老方听得津津有味:“你对国际形势认知很清楚嘛,有些人就动不动以为华裔怎么怎么,或者坡县又怎么怎么,人家是独立主权国家,优先考虑他们的利益,争斗起来都是你死我活的关系!”
所以在岔路口都没忙着回厂区,先去另一边的集装箱厂看。
几天下来卫生巾厂的两条准自动化流水线已经开工,几十名员工已经可以达成日产二三十万包的效率,比之前的半自动包装线快了很多很多,资本家当然赚得也多。
只是原材料还要从江州运,好在这会儿从沿海朝内地可以运的东西很多,尽是空车出来,现在全力运卫生巾原材料。
两条化妆品线和洗发水线就更彰显出沿海优势,抢了集装箱厂的厂房后源源不断出品。
粤东分公司已经派人过来衔接销售工作。
但这边大部分是准备出口的,尤其是防晒霜。
明摆着就是要挣外汇。
所以老方对自己前两年搭建的集装箱厂被鸠占鹊巢也有点无可奈何:“你还是合适点,给我留点,他们好像接了些活儿要干。”
春节期间让卫东认真翻看了所有集装箱公司的文件资料,本质上国集就是家专门生产集装箱的金属加工厂。
然后是大型租箱公司买了去租给各家用,或者各大航运公司、码头自己买了给自己的船队用。
现在连全国出口航运都没多少,自然也没多少买卖可做。
所以去年差点破产的国集,到处揽活儿,不是集装箱的活儿也做。
春节前最大的一笔活儿居然是给HK机场做登机桥。
没错,就是那个从候机厅走上飞机,走过的那个金属廊桥。
国内目前只有平京机场在用,还是进口的。
其他都用登机梯车。
据说是觉得看起来跟集装箱差不多就厚着脸皮找上门去谈业务,更有趁机学会人家先进技术的目的。
让卫东有点哭笑不得。
不是说这些位业务经理不努力不用心,而是集装箱的活儿就意味着是个量大管饱的特点,必须量大才是特点。
HK机场定做一两个登机桥算什么业务。
就算学会了,全球有多少登机桥要做?
外国登机桥还不一定愿意拿给内地厂家做。
国内现在还远未到基建狂魔到处修机场的阶段,这玩意儿就是个用不上的鸡肋。
所以让卫东才毫不犹豫的占了集装箱厂房,先生产别的。
那边建好厂房再还,现在按照厂房租赁价格结算。
老方笑骂的忍了:“你不把集装箱业务拉起来,我就找你高价收厂房租金!”
让卫东欣然接受:“对了,您这态度就对了,商业我们就按照商业规则来说事儿,就算觉得不爽,那就提高租金,而不是找理由关停甚至关押。”
老方拍拍他肩膀:“你要理解不是所有人都能转过思想上的弯,所以我们才要尽力建设好特区,打造一个有说服力的特区给所有人看。”
让卫东其实很理解:“所以现在鹏圳市里的乱象,对改革形势是有伤害的。”
老方无奈:“我们管不了全国各地的疯狂投机者,所以只能尽量做好我们自己,凸显出方向正确性。”
说到这里还点头:“你说得没错,坚定的相信那颗北斗星指出方向,但披荆斩棘的路上就要靠自己去避免不要掉坑里溺水了。”
让卫东也帮集装箱厂考虑了:“我这边有个坡仔还是有好处,他春节不是回去跟家人团聚么,我也把这个集装箱的事情给他分析了希望从专业角度去想想办法,实在不行,开春之后集装箱厂就先开始做电脑机箱,这活儿量大管饱也基本属于不跨行的浪费生产力,起码在这个集装箱业务不多的阶段,先活下来。”
老方欣慰,但又刁难:“没学到国际先进技术吧,不能光为了赚钱,要尽量学东西。”
结果让卫东真有招:“林望复回来给我提到个可能性,目前新坡加中转港码头每年上千万个柜,七成是普通干货箱,那三成是冷藏箱,这个价格利润都极高,我们应该攻这个点,据说另外还有特种箱,什么易燃易爆箱、罐体箱、航空箱这些都是毛毛雨,先放到一边,专攻冷藏箱,您记得吧,我们从高原真空封装牦牛肉送到东瀛,就是因为我们没有这个技术,如果解决之后,连带我们跟高原往返运输都受益。”
老方喜得鼓掌:“对!对对对,这个思路就是对的,你有技术没,有人手没,我去HK给你找技术信息,找几个冷藏柜过来拆!”
让卫东说好,他从商州机械厂调人过来。
就是从当年的食品厂冷库开始,商州机械厂后来又跟着研发厂房中央制冷,这方面还是积累了点技术,又可以学习参考更多国际先进技术。
上一篇:和女神同居后,我激活了奖励系统
下一篇:从零开始开荒,打造最强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