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华娱:从囚徒到影帝

华娱:从囚徒到影帝 第303节

  至于对方的威胁,徐琨琢磨着自己或许可以在泰国多待一阵子——在外部大环境的影响下,这股市的邪火应该也坚持不了多久,等到崩盘之后,自己看看风向再回国不迟。

  然而就算徐琨没有撤回报道,接下来肯报道他那些悲观言论的媒体,也是屈指可数,到后来也就网上还能看到一些。

  股市自然也没有受到多少影响,依旧在稳步上升当中。

  而好消息是,那些金融媒体不再拿他举例,来证明东升西降、A股称王了。

  大概是觉得他没啥威胁,国内的威胁电话也没再打来过,徐凡先前担心他被拉出来当靶子的事情,自然也就没有发生。

  另外,不少爱琨也在偶像的感召下,纷纷试图劝说家人退出股市——虽然成功的比例不是很大,但等到股市崩盘后,这件事情肯定会进一步促进爱琨们的向心力。

  10月16日。

  距离剧组结束集训还有半个月结束的时候,沪指达到了历史最高点6109点——原时空最高点是6124点,可见徐某人还是造成了一点点影响的,或者说是十几点影响。

  此后股市便开始震荡下行。

  11月5日,中石油上市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

  11月11日,A股遭遇黑色星期四,在中石油的带动下一泻千里。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满仓中石油,则成为了本年度的流行热梗。

  不过当时的跌幅其实还没那么大,也没那迅猛,真正让人绷不住的是08年,08年开盘时沪指还有5265点,快到年底的时候就只有1600多点了。

  相较之下,后来的股灾都是小儿科。

  而也就在股市一蹶不振的11月底,徐琨此前的悲观预测,也终于被广泛报道出来,甭管他乐不乐意,这娱乐圈经济学家的名头,算是越戴越瓷实了。

第421章 回国

  【注:因为用‘中国’时不时就被删减,以后还是用‘东大’来代称吧。】

  徐琨是十一月底回的京城,去时还是盛夏酷暑,飞机落地正赶上了冬天里的第一场雪。

  剧组其它成员早都已经陆续回国,孙宏雷正在拍一部叫《潜伏》的电视剧,保强也接了个《我的兄弟叫顺溜儿》的活儿。

  他在剧中扮演一名神枪手,这和他在《鲲鹏行动》里的定位差不多,正好可以把先前特训的成果利用上。

  考虑到大家都在忙,徐琨这次回来只提前通知了黄彬。

  “徐导。”

  时隔几个月再次见到徐琨,黄彬的态度又添了几分敬畏。

  毕竟前几天各大报纸都在集中报道,徐琨在9月初给股市泼冷水的事情,顺带也巩固了一下徐琨提前预测金融危机的印象。

  后者其实并不算很难,毕竟早在年初就有一大堆人预计牛市不可能持续太久,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就更是如此了。

  但前者……

  越是了解的多,就越是觉得不可思议。

  毕竟徐琨可是在去年冬天的时候,就已经在剧本里言之凿凿的预言了CD危机。

  黄彬本以为自己已经足够了解徐导了,但现在,他眼中的徐导又蒙上了一层迷雾——即便真是误打误撞,这气运也是没谁了。

  从飞机场出来,徐琨坐进奔驰后排,就看到了厚厚一叠报纸杂志,显然黄彬也已经摸透了他的习惯,所以提前就做好了准备。

  徐琨先简单翻了翻,发现除了金融板块有点草木皆兵之外,其它的版面和自己出国前没什么太大的区别,依旧是以歌舞升平为主、四面漏风为辅。

  看来金融危机的影响力,暂时没有影响到到国内,至少没造成太大的影响。

  最后的他的注意力集中到了娱乐版某条报道上:《色戒》未删减版泄出,梁超伟、汤惟疑似现场打真军。

  自从拍完天剑之后,徐琨就没怎么见过汤惟,不成想再看到她的消息,竟是一脱成名。

  不过徐琨对此也没什么好说的,估计等《苹果》上映后,他和范兵兵也会传出类似的报道。

  以范兵兵的行事风格,可不会像汤惟这么被动,大概率会主动把水搅浑,让人真假难辨,既抓不住实际证据,又能充分挑动普通观众的兴趣。

  车子开到小区附近的时候,黄彬才主动开口道:“徐导,小王总希望您回国后,尽快跟公司联系一下,还有就是负责《集结号》宣发的,这几天也问起过您两次。”

  “我知道了。”

  徐琨想了想道:“先别对外透露我回来的消息,等我清净两天再忙公司那一滩子事儿。”

  “好的。”

  黄彬一边说,一边把车子稳稳停在了楼下。

  然后下车准备给徐琨开门。

  见徐琨已经推门下了车,又忙绕到后面去拎行李。

  两人乘坐电梯上了楼,徐琨刚迈出电梯,就迎面撞上了拎着个大号塑料袋的胡牒。

  “咦?琨哥?!”

  胡牒惊讶的捂着嘴问:“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今儿刚回来的。”

  徐琨笑着反问:“你这是?”

  “噢。”

  胡牒一举手里的塑料袋道:“这不是下雪了吗,我寻思着给保强送几件衣服过去。”

  “挺好,知冷知热的。”

  徐琨满意的笑道:“《青春歌王》录制的怎么样了?”

  徐琨策划的综艺,肯定要把自己人塞进去。

  本来台里是想让胡牒打辅助的,后来发现她一边忙综艺的事儿,一边还入围了央视主持人大赛的决赛,贾台长为了留下她,最终力排众议给了C位。

  胡牒有些拘谨的拢了拢耳边的碎发,道:“整体还可以,就是担任评委的那鹰和刀螂闹的挺不愉快,有一场差点动手。”

  “这样不是更有爆点吗。”

  徐琨说着,让开电梯的门道:“你忙你的,回头等保强杀青了咱们一起吃顿饭,顺便聊聊买房的事儿。”

  胡牒答应之后又微微一礼,这才钻进了电梯里。

  在电梯门关闭之前,她的目光一直牢牢锁定在徐琨的背影上,本来通过那本自传回忆录,胡牒以为自己对这个男人,已经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了。

  结果徐琨突然摇身一变,成功预测了CD危机,被捧成了娱乐圈的经济学家。

  这个男人身上到底还有多少谜团?

  可惜了。

  如果他在男女之事上能靠谱一点的话……

  不过在电梯门关闭之后,胡牒立刻把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给掐灭了,眼下她和保强的关系一日千里,可不能干那得陇望蜀的事儿。

  另一边。

  徐琨回到家里,发现里里外外收拾的干净整洁,半点也没有长时间不住人的样子——这大半是秦澜的功劳,小半是杨冪的功劳。

  黄彬放下行李,见徐琨没什么吩咐,就识趣的主动告辞离开了。

  因为已经是下午三点了,徐琨本想一个在家休息休息,到倒时差什么的,结果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根本睡不着。

  最后索性重新穿上衣裳,去附近的星巴克点了50份热可可,准备带到《致青春》剧组探班。

  结果去了之后,才发现自己低估了《致青春》剧组的规模,这拍摄现场起码有六七十人,而且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是群演。

  面对闻讯赶来迎接的刘海薄、腾华韬,徐琨无语道:“你们不是说要尽量压缩成本吗?这一大摊子人……”

  “好些个都是免费的。”

  刘海薄嘿笑道:“说来也是托你的福,泰迪姐妹团好几个人都在我们剧组,这些大明星总不可能跑单帮吧,至少也得有两三个助理在身边。

  一开始看到这么多人,我跟老藤头皮都麻了,后来郝蕾和甘溦做主,自掏腰包负责这些人在剧组的食宿,我们反倒白捡了小二十号人。”

  腾华韬也在一旁咧着嘴笑。

  他俩极力压低成本,也是想着走不通徐琨的路,就走宁昊那条路——只要成本足够低,回报率足够高,哪怕总票房差了些,也照样能成为一匹黑马。

  剧组确实有不少泰迪姐妹团的人。

  制片人是甘溦和江依燕,郝蕾是第二副导演,刘施施饰演女二阮莞,蒋昕在里面客串朱小北,杨冪、唐焉、熊乃谨、赵丽颍也都经常过来帮忙。

  要不是因为顾及到徐琨和刘海薄的关系,这部电影完全可以冠以‘泰迪姐妹团主导的第一个项目’之名。

  正说话的功夫,甘溦和江依燕也赶了过来。

  徐琨打开后备箱,指着那些热可可道:“先紧着跟咱们不熟的发,尤其是群演那边儿,务必都给照顾到了。”

  倒不是他心善觉得群演不容易,主要是怕分不到群演手里,回头就传出他‘忘本’的流言。

  甘溦和江依燕领了差事,当即招呼着助理过来帮忙。

  徐琨也没管她们具体怎么分,跟着刘海薄、腾华韬边往里走,边随口问道:“你们现在拍到那一步了?”

  “施施快杀青了。”

  刘海薄笑道:“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今天晚上她就能‘领盒饭’。”

  腾华韬则摇头道:“只怕未必有那么乐观,刘施施虽然比男女主角的演技要强出不少,但她对阮阮这个角色投入太多了,越是到最后背的包袱越重,反而影响发挥。”

  连刘施施的演技都能说是‘强出不少’,徐琨都不敢去想男女主角的演技,到底会有多辣眼睛。

第422章 探班

  李玉春随手拨弄着吉他,发出一串说不上是好听、也说不上难听的音符。

  这是她最近排解焦虑时常用的方式。

  弹了一会儿,李玉春忽然放下吉他,对旁边的刘施施道:“你不去迎一下吗?”

  接到徐琨来探班的消息,剧组瞬间就被清空了一半,泰迪姐妹团的人加上唐焉、赵丽颍都跑去迎接了,唯独和徐琨演过对手戏的刘施施留了下来。

  “我、我……”

  本来正在揣着手发呆的刘施施,被李玉春一句话给问住了。

  她不是不想去迎接徐琨,只是有些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徐琨。

  原本以为到了魔都之后,就逐渐淡忘当初因戏而生的情愫,谁知双方虽然远隔千里,她却总能听到徐琨的传说、遇到和徐琨有关的人。

  甚至就连蔡亦侬都时不时提及徐琨,还鼓励她多和琨哥联系,以便争取更多的影视资源。

首节 上一节 303/4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国运:召唤老天师,国家乐疯了

下一篇:半岛:我,财阀!绝不潜规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