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从囚徒到影帝 第232节
“嗯~”
徐琨想了想,反问:“你还记得京城卫视当年做出的市场分析吗?”
“你是说古装剧式微那个说法?”
刘海薄琢磨了一下,道:“确实已经有这个趋势了,前两年收视率前十里,恨不能有一多半都是古装剧,现在也就能占三分之一,还总有不少大制作直接暴雷的。
那个《传奇皇帝朱元璋》最近不就扑街了吗?对了,还有弯弯的《王子变青蛙》,被拿来和你的《霸总》对标,结果收视率输的一塌糊涂。”
《传奇皇帝朱元璋》比原定更早上了央视,因为其强大的演员阵容,一度也曾受到热捧。
可惜这部剧虽然是大手笔大制作,但核心重点跑偏了,完全就是奔着狗血剧去的,对比徐琨的《朱元璋》,虽然投入更大,却处处透着小家子气。
网上甚至还冒出了徐琨吊打陈保国的论调。
而《王子变青蛙》的本来就不咋样,原始空之所以能火,主要还是因为‘霸总鼻祖’加成。
现在这个赛道在内地被徐琨直接承包了,紧接着的《人在囧途》,更是把电视剧带到了不该有的高度。
《王子变青蛙》选在这时候上映,那纯属就是自寻死路。
“说的是大趋势,你扯《王子变青蛙》干嘛?”徐琨拉回正题道:“刘哥,我觉得你不如趁着现在的名气,转行试水一下现代剧。”
“这……”
刘海薄迟疑道:“我从一开始就是拍武侠剧的,这突然转行现代剧……”
“我就这么一说,要是有合适的武侠剧也行——或者你干脆去试试古偶仙侠,就《仙剑》那种的。”
“也行吧,我先琢磨琢磨。”
…………
就在刘海薄琢磨要不要转型的时候,徐琨专门跑了趟魔都,参加了《疯狂的石头》的首映式。
韩三平和刘德桦联手捧场,这首映式的场面自然小不了。
徐琨是带着霍思燕和刘诗诗一起出席的——别说,刘诗诗补齐眼睛的瑕疵之后,这颜值是愈发出众了。
不过她自己好像还不太适应,每次和人对上视线的时候,就忍不住抬手去摸自己的眼角。
而且她好像对徐琨有些排斥,挽着胳膊走红毯的时候,身体明显变得僵硬。
进到现场后,徐琨作为焦点之一,很快就融入了韩三平、刘德桦、宁昊等人的核心圈。
徐琨和刘德桦也不是第一次见面了,说不定还曾同室【其实是隔壁】操戈过,只不过上回见面徐琨还只是个‘小辈儿’,这次却成了所有人都要认真对待的大导演。
刘德桦为了拉近关系,还主动提起了王宝强,然后又专门跟徐琨交换了电话号码,表示以后有机会的话可以合作。
这个待遇宁昊也有,可看着这一幕,总觉得心里酸酸的,好像正被人当面NTR似的。
不过他也不得不承认,除了韩三平和刘德桦这个投资人之外,对《疯狂的石头》帮助最大的就是徐琨。
如果不是徐琨的《人在囧途》大爆,今天的场面就不会有这么大——先前他和院线谈判的时候,更是凭此稍稍提高了一些票价。
所以宁昊哪怕心里再怎么泛酸,也只能对徐琨笑脸相迎,而且还得违心的拍上几句马屁。
影片播出前,他还带着徐琨见了下几位主演,其中黄博自然不需要介绍,还反过来帮着介绍了其它人。
徐铮、郭涛,徐琨是知道的,那个刘晔一度让徐琨以为是遇到了老冤家,见了真人才发现原来是同名同姓。
另外还有个叫王汛的四眼,那松鼠似的造型,让徐琨想起了《鬼吹灯》里的大金牙。
这本是潘月明推荐给徐琨的——自从那次做完好人好事,两人就逐渐熟悉起来了,时不时的就会在网上交流几句。
老潘看到这本后,就觉得‘胡八一’这个形象挺适合徐琨的,正好又听说徐琨在搜罗剧本,所以就给徐琨推荐了一下。
其实徐琨以前在号子里,也曾听过盗墓的名头——不过号子里从来不会放这种题材的影视剧。
看了之后,徐琨发现故事情节确实独具一格,就是拍出来不好过审,弄成网剧吧,投资又有点大。
说回首映现场。
除了黄博,对徐琨最热情的就是徐铮了——倒不是别人不热情,主要是徐导名声太大,怕热脸贴了冷屁股。
徐铮对《人在囧途》感兴趣也很正常,毕竟徐琨在电影里很多事情,都在模仿徐铮的原版形象。
因为抢了人家的成名作——这里其实是徐琨记错了,徐铮是拍续集的时候才当上导演的。
所以徐琨对徐铮的态度,也和对待别人不太一样,双方可说是相谈甚欢——不过徐琨骨子里,其实不太喜欢徐铮身上那股斤斤计较的劲儿。
中间徐琨又被韩三平喊去,认识了一下上影厂的领导,等到电影正式开始放映,他才终于能够放松一会儿。
实话实说,《疯狂的石头》画面有点糊,电影质感不足,显然宁昊用的数码设备不是很好,至少比徐琨拍《人在囧途》用的那套差远了。
不过剧情确实有独到之处。
哪怕事前就已经从黄博等人口中,听过大致剧情,徐琨依旧看的津津有味儿。
黄渤饰演的黑皮,更是让徐琨拍案叫绝。
第316章 同乡同学
托《人在囧途》年初开的好头,《疯狂的石头》票房走势相当不错。
再加上基础票价提了一些,预计能比原本历史上多出上千万票房——也就是达到3500——4000万之间。
这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道理。
但再多就别指望了,徐琨的《人在囧途》最经典的地方在于粉丝营销,而《疯狂的石头》显然没有这个条件。
徐琨这段时间也没闲着,托朱亚炆联系到天下霸唱,买下了《鬼吹灯》的影视改编权。
能不能拍另说,反正剧本也不贵,先买来囤起来就是——哪个大导演手上没囤几个本子?
却说刘海薄这一琢磨就是半个月。
直到7月中旬徐琨送走了郝蕾,这才又接到了刘海薄的消息。
“琨儿,我刚接了华录的一部婆媳剧。”
“华录?”
“对啊,他们的《传奇皇帝朱元璋》不是刚扑了吗,为了挽回声誉一口气又开了好几部戏——要不说还是大公司给力呢,就是有点狗眼看人低!”
“怎么个意思?”
“这不是我第一次转型都市剧吗,华录那边不太放心,所以就找了个人跟我共同执导,说是什么优势互补。”
听出刘海薄语气里的不屑一顾,徐琨好奇道:“谁跟你一起搭档的?”
“腾华韬,就是滕文寄的儿子。”
腾华韬没听过,滕文寄徐琨倒是认识,《血色浪漫》的导演嘛,当初徐琨稀里糊涂差点就演上男五号。
也亏得当时有刘衡老师撑腰,不然被坑了都没处诉苦去。
“这个腾华韬拍都市戏有一手?”
“不知道,主要是他爹和华录关系好。”
好吧~
这在人情社会一点都不稀奇。
“那你给我打电话,是想跟我炫耀,还是想跟我诉苦?”
“都不是。”
刘海薄道:“你再给推荐个女主角吧。”
“啊?”
徐琨感到莫名其妙,《刁蛮公主》时,刘海薄让他推荐女主角,还能说是投桃报李,现在又主动找他推荐女主角,这是什么道理?
“外面不都说你小子旺女人嘛,我讨个好彩头,顺便借你的名头压一压腾华韬。”
都说小红靠捧、大红靠命,所以娱乐圈里迷信鬼神气运之说的人还不少——不过老刘的目的,应该主要还是后一项。
估摸着是怕腾华韬借着自家老子的关系,在剧组里给他使绊子,所以就想着拉大旗作虎皮。
“那为父就勉为其难给你推荐一个。”
“滚!”
“说正经的。”
徐琨沉吟道:“你这部剧讲的什么,女主角的人设是什么?”
“我不是说了吗,是部婆媳剧,叫《双面胶》,讲魔都媳妇遇到了东北婆婆,被封建婆婆反复挑拨刁难,最终和丈夫分道扬镳的故事。”
说到这里,刘海薄忍不住啐道:“玛德,这剧情有点黑我们东北人的意思,我们东北老娘们敞亮着呢,哪有那么斤斤计较的?!”
刘海薄是吉林人,对这个剧情那是相当不爽,但剧本他还是很看好的,这几年就流行这种婆婆刁难儿媳妇的剧,而这一部明显是集大成者。
听刘海薄简单介绍了一下剧情和人设。
徐琨立刻就想到了郝蕾头上,虽然刘海薄是为了讨个好彩头,自己举荐郝蕾似乎有点……
但现在的郝蕾确实挺适合这种角色。
而且她是上戏毕业的,对魔都的情况也有了解,甚至还能说几句魔都话。
最终徐琨还是道:“那我先提个人选,你要是觉得不合适,你就当我没说。”
“你跟我还墨迹什么,赶紧的!”
“郝蕾。”
徐琨道:“她刚从我这里离开,怎么说呢,她现在身上有股既成熟稳重又有点拧巴的劲儿,我觉得挺适合演婆媳剧的。”
“郝蕾?”
刘海薄沉吟片刻,咬牙道:“行吧,都是吉林人,又是上戏出来的,能帮一把就帮一把。
回头我再找个魔都人出演东北婆婆,这样到了宣传的时候,既能给我们东北老乡正名,也能顺便搞个噱头出来!”
徐琨这才想起郝蕾也是吉林人,而刘海薄也是上戏毕业的。
虽然平时两人接触不多,但关键时刻这乡党加同学的身份,还是有一定分量的。
…………
人的适应能力其实是很强的。
上一篇:国运:召唤老天师,国家乐疯了
下一篇:半岛:我,财阀!绝不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