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这个导演实在太纯情

这个导演实在太纯情 第199节

  “对,《功夫之王》剧情简介看了吧!一个白人懦弱小子,偶然间从唐人街古董店拿到金箍棒。

  然后穿越回古华夏,拜师学艺,最后打败反派大魔王玉疆战神,这就是北美人眼中的华夏功夫片。

  你们再想想,如果把双J拿掉,换成两个普通演员,这电影票房还能高吗?”

  众人一听,沉思的沉思,喝酒的喝酒。

  高票房肯定是不可能的,这种烂俗剧情,港片早把它玩烂了,一点新意都没有,不扑街才奇了怪。

  不过,电影烂归烂,但看还是要去看的。

  双J对打,全国人的童年梦想。

  ……

  次日,上午。

  《夜店》首映礼杨青泪洒全场的新闻就登上了热搜,还有个苏槿第一次主演喜剧的话题也是同样登上了热搜。

  其实,也就苏槿登上了热搜,杨青没上,他是微博工作人员后台操作的。

  临近上映还有一天,建木传媒宣传部门也是卯足了力气,各种通稿撒出去。

  “亿元导演苏槿,首次挑战自己的软肋。”

  “苏槿与喜剧不得不说的秘密。”

  “苏槿《夜店》新电影震撼来袭。”

  《见龙卸甲》的宣传也是不遑多让,各种吹刘天王。

  什么六天不睡觉,亲自下场拍打戏,大冬天穿着一件单薄的外衣,还有什么带病拍戏。

  至于周闰发的《黄石的孩子》,垃圾片,不谈也罢。

  4月3日,《夜店》上映。

  中影发行,排片率不错,32%。

  排片第一是刘天王的《见龙卸甲》,有38%的排片,第三是周闰发的《黄石的孩子》,排片率是27%。

  首日票房很不错,1023万。

  苏槿把票房一说,杨青和徐铮两人激动的不行,使劲的挥舞手臂。

  首日破千万,五千万是稳了,说不定还可以尝尝破亿的滋味。

  激动过后,徐铮一脸期待地看着苏槿,开口说道:“苏槿,这首日票房破千万,有没有可能破亿?”

  苏槿不忍心打击他们路演的积极性,只好点点头。

  破亿肯定是没有希望的,因为《夜店》首日票房没有破千万,实际只有923万。

  《见龙卸甲》也是一样,说什么破900万,吹牛罢了。

  据电影票房吧网友分析,《见龙卸甲》首日票房顶天了800多万。

  《黄石的孩子》惨的离谱,首日票房200万都没有,网友现在都在说周闰发老了,扛不了票房。

  这电影票房不行,很正常。

  一是题材不行,现实主义。

  讲述的一个外国记者本想记录倭岛对华夏的帮助,然后目睹了大屠杀,决定记录鬼子的罪行,把这些发表出去,后面护送60个孩子重走丝绸之路,去往世外桃源,最终半途死了的故事。

  发仔饰演的是一个有着一口牛津腔英语的新四军游击队队长,还玩起了西方式三角恋。

  二是首映礼周闰发、杨梓琼、乔纳森-莱斯-迈耶斯三大主演均未到场。

  主演都不宣传,票房能好才怪。

  全片充斥着外国导演对中国想当然的理解,好比在唐人街吃改良中餐,总有点不是那个味儿。

  总的来说,票房、口碑双双失利。

  《见龙卸甲》口碑更差,一边倒的批评,豆瓣评分5.7。

  戏说不是胡说,李仁刚就是套了个赵云的皮,改编的很严重,这对于从小学习历史的内地观众来说很难接受。

  赵云从一个老死的英雄,变成了一个悲剧英雄。

  加了一个曹婴虚构人物。

  人物造型更不用说了,日式铠甲、飞碟帽,吐槽最多的点。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丞相成了一个大忠似奸的小人。

  特别是念《出师表》的那个神情,跟个老痞子没什么两样。

  网友的评论也是很有意思。

  “想问问洪金宝,你是没看过《无间道》吗?当个卧底眼神闪烁动作闪躲,简直是被陈永仁甩出几条街。”

  “华仔,你的飞碟帽是外星人飞船变的吗?能不能带你回外星?”

  “魔神坛斗士版三国,三国集结号。”

  “前仆后继的先烈陈寿先生和罗贯中先生可以放心了,我们后辈一定会认为这部戏的原著是琼瑶,就当是一部伟大的搞笑战争片吧。”

  台词也是有很多雷点。

  比如未卜先知洪今宝:“你出去转一圈,把这个没用的阿斗给捡回来。”

  “我乃燕人张飞。”古人自报家门,都是姓带字。

  诸葛亮在点将台上对赵云龌龊的说:“我们都这么一把年纪了,都是靠着一些美丽的回忆而活着,你这又何苦呢?”

  这句差点没把观众笑死,听到这句,他们的眼前都隐约浮现出琼瑶阿姨的音容笑貌。

  《见龙卸甲》口碑差,《夜店》也好不到哪里去,毁誉参半,豆瓣评分7.2。

  喜欢的挺喜欢,不喜欢的就是垃圾。

  很多人都在说《夜店》是个大杂烩,模仿了《两杆大烟枪》《偷拐抢骗》《夹心蛋糕》《11:14》等等许多此类套路电影。

  不少人跑到苏槿微博底下评论。

  “苏槿,你真是饿了,什么垃圾电影都接。”

  “大哥,你要是被绑架了,就发一个眨眨眼的表情。”

  “苏槿,你的排面呢,亿元导演的排面呢,这种垃圾电影都接,粉转黑。”

  “苏槿,你老实告诉我,你是不是缺钱了?”

  这是对苏槿恨铁不成钢的网友,小粉丝则是以鼓励支持为主。

  “哥哥加油,我们永远支持哥哥。”

  “男神,答应我,以后不要接这种舔狗角色了,不适合你那张脸。”

  著名影评人“我是大头你是小头”为《夜店》打抱不平,在微博发了一条长文,怒怼喷子。

  他起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标题的,《吃个卤煮都他妈事儿》。

  “同志们的口味现在越来越飘忽不定了。”

  “看着同志们义愤填膺的指责垃圾、抄袭之类,我笑的比看电影时候还高兴,蒸好玩。”

  “打个比方,《夜·店》就是碗卤煮,便宜但是管饱。”

  “导演加编剧杨青同志用少到不好意思的成本拍出一个故事及格,笑料不错的段子。”

  “严格遵循着三五分钟一个笑点,七八分钟一个小高潮,直到最后收尾的时候再煽个情,还留个小悬念,钢牙兄到底死了没有呢?”

  “试问这样的编剧功力,国内有几个大厨能搞出来?是姓张的那个能,还是姓陈的那个能?别和我说《石头》,您们一样说那是抄的……”

  魔都路演现场,就有媒体记者问到了抄袭的事。

  杨青对此很不爽:“我想问问那些说我抄袭的人,你们真的懂电影吗?电影发展至今,故事主架都差不多,如果这样都算抄袭的话,那全世界百分之九十九的电影都涉嫌抄袭。”

  杨青怼的很爽,媒体记者也是很爽,明天的标题的他们都想好了。

  “《夜店》导演杨青,怒斥观众不懂电影。”

  嘿……玩的就是一个春秋笔法。

  他们还想问苏槿,但苏槿根本不接这个话茬。

  《夜店》抄没抄袭,他最清楚不过。

  杨青是抄了也没抄,只能说文人的世界没有抄袭一说,只有借鉴。

  “苏导,你有没有觉得剧情有点牵强附会,有很多解释不通的地方?”

  “是有一点,但是这是电影,不是纪录片,而且《夜店》是一部喜剧电影,喜剧电影最重要的就是让观众笑,观众笑了,就证明了这部电影成功了,其它的都是细枝末节。”

  “再说,我们花300万让观众笑了,跟《见龙卸甲》花2500万美刀让观众笑,从效果上来说,是一个意思。”

  话音一落,观众哄堂大笑。

  媒体记者们则是微微一怔,然后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兴奋起来。

  这都快结束了,突然抛出这么一个劲爆的话题,不愧是你啊苏槿。

  “苏导,你是觉得《见龙卸甲》是一部喜剧电影吗?”

  “你不要污蔑人,我可没觉得,是你自己觉的,你们不要瞎写,不要断章取义,小心我告你们诽谤。”

  不管苏槿承不承认,媒体记者一致认为苏槿就是说《见龙卸甲》就是一部喜剧电影。

  他们明天的新闻也会这样写。

  至于苏槿说的告他们?

  拜托,有点情商好不,苏槿自己抛出来的话题,明显就是想让他们这样宣传。

  他不承认,无非就是当婊子又立牌坊。

  第二天,《夜店》票房再创新高,拿下1103万。

  这次不是虚假宣传,是实打实的。

  《见龙卸甲》口碑崩盘,大盘自然向《夜店》转移。

  但它的票房还行,不死心的人还是很多的,拿下了860万票房。

  《黄石的孩子》还是半死不活,一百多万票房。

首节 上一节 199/4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华娱:第一导演财阀

下一篇:躺平的我,才华被明星老婆发现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