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农业狂魔

农业狂魔 第764节

  不过,俩人闲聊的内容,却是三系产业生产总值。

  据统计,厂内GDP于03年上旬正式超越倭岛,03年下旬超越倭岛两倍,04年上旬超越倭岛四倍。

  究其原因,主要是电子和重工。

  比如同类型的国产电子元器件,售价5红钞,假设计入5GDP。

  而同类型的三系电子元器件,售价500红超,是不是要计入500GDP?

  正常来讲,三系电子售价这么高,比国产电子元器件贵了100倍,应该没多少人采购。

  但三系产业链是为集体服务,并为集体免费发放,包括供应给合作伙伴,也是资源换电子。

  所以有人采购,有人使用。

  如此,500GDP成立。

  同理,把售价提升到5万,再搞出5万GDP,依旧成立。

  所以在三系电子、三系武备、三系产能的衬托下,厂内GDP激增到21万亿,超越北美,占全球总量的51%(厂内不统计GDP)。

  可谓离谱至极。

  但你又不能说它不合理。

  因为三系武备的价值,确实非常高。

  并且集体的东西,以量大著称。

  犹如毛熊的钢铁洪流,三元农业拥有导弹集群。

  另外还拥有西塔星链、航空高速一体化、高铁工程、三元通信网、农业3.0、贸易大厅···

  最终,纪律系统负责人决定对厂内GDP压缩4倍,以倭岛总量1倍的数值,上报并公开。

  “领导,实话说,您这数据拿出去,没人相信。”

  “还是太高?”

  “是少了,你以为欧美不会统计三元农业拥有多少东西?别的不说,仅贸易大厅的交易量,就能碾压你这张纸上的数据,况且还有许多产能没有公开···不如把数据改成倭岛GDP的三倍,欧美看着也能合理一些。”

  “这样的话,国内就没人信了。”

  “草!”

  闲聊许久。

  以‘报数’名义而来,实则为了监督黄河堤坝处决间谍一事的纪律系统负责人,拿着AI胡诌的数据,踏上返回京城的高铁。

  临别前。

  “余董,你之前提出的那事,我认真想了想,感觉还是算了,不如留在东方系统,继续抓纪律,否则厂外厂内,真的会变成两个世界。”

  余阳之前邀请对方加入巡字旗,闻言微微一笑,“您没看出来吗?厂内厂外早就是两个世界。”

  说完,看向站台上来来往往的人们。

  身穿职工装的身影,昂首挺胸,腰板笔直,走路带风,精神抖擞,全身充满干劲。

  即便老头老太,也都干净利索,给人一种周正、硬朗的感觉。

  而身穿普通衣物的厂外来客,虽然也非常精神,且欢声笑语,却少了三系职工身上了那股劲。

  包括支援建福,来此换乘的绿衣,也与站台上维稳的厂内安保,有着不一样的气势。

  前者面容坚毅,后者眼神犀利。

  前者训练有素,后者杀气腾腾。

  前者令人生畏,后者令人生惧。

  上下车的游客,可以跟绿衣一块上车,却没人敢靠近站台安保。

  “别看了,那是从非洲战场退下来的精英,大多在白刃战阶段拿过人头。”

  “嘶···”

  伴随倒吸凉气声,高铁传出即将开动的催促声。

  纪律系统负责人丢下烟头,抬脚碾灭,挥手上车。

  十秒后。

  04年投入运营的第二代复兴号,缓缓提速,直奔京城。

  余阳拿出S.Y掌机,联系老布。

  “考虑好了没?”

  “我们希望见面谈。”

  “那你来,我顶格招待。”

  “不,会场安排在南棒首尔。”

  “纠正一下,是东亚汉城。”

  “你对会场选址,是否满意?”

  “就跟我不敢去似的。”

  南棒早在03年就开通了三元通信网。

  换句话说,遍地哨塔,头顶西塔,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出现在3D鸟瞰图中。

  并且南棒处于弹幕反导系统覆盖范围内,不用担心北美开大。

  所以···

  余阳联系厂内秘书组,“把贫道的灵宠、法器、坐骑,全都准备准备,我要去汉城开会。”

第459章 超前科技研究局、撞船事件

  组建MT守望者公司的时候,余阳特意招来十几个小姑娘陪玩,不是贪图她们美色。

  而是年轻人总喜欢问一些简单却又复杂的问题,令他可以有机会接触这些问题,再沉下心思考这些问题的本质,然后找到真正的解决办法。

  否则坐在办公室,里里外外全是下属,根本没人敢向他提问。

  就像在远东贸易公司期间,前台小姑娘曾问过:“小余老板,集体和资本的区别是什么?”

  多么简单的问题?

  集体是共同劳动,共同富裕。

  资本是压榨劳动力,谋取最大利益。

  但余阳考虑了整整一周,甚至翻阅了大量书籍和资料,方才给出答案:

  “集体以解决需求为主,以满足成员需求作为动力,通常强调成员的参与性、资源共享性、民主表决性···”

  “资本以垄断生产资料为主,以最大限度压榨剩余劳动力作为目标,通常强调成本、价值、自由贸易···”

  等回答完这个问题,余阳主导经理团、智囊团,对三元农业施行改革。

  首先确定‘需求识别机制’。

  比如自下向上的反馈,让管理层可以听到下面的声音。

  比如分层管理监督,从多个方面确保管理层不出问题。

  比如动态调整,包括换岗、技术迭代、产业结构更新。

  比如三系论坛,让更多人提出需求,再统计需求。

  然后建立‘资源分配原则’。

  比如先解决哪些需求,再解决哪些需求,或同时解决哪些需求。

  比如确定需求优先级之后,分配多少资源进行解决。

  进而建立‘信息共享’。

  比如生产自行车的部门遇到困难,技术难以突破,他们完全可以找机械厂、三元重工、三推工业,甚至找造纸的太阳纸业、搞纺织的如意纺织,学习观摩一些动力技术。

  比如在校大学生创意试验,可以邀请三系企业和三系技术工帮忙。

  最后则是十分重要的‘去中心化’。

  比如,令需求具有刚性原则,却又不失弹性,或者说,三元重工需要巡航导弹,导弹部门必须研究巡航导弹,并且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来,这个时候,你身为导弹部门的成员,正在攻克‘自爆无人机项目’,压根没时间参与,那么你可以把项目上报到指定的多个部门进行评估,等拿到结果,或获得资源,继续研究,或暂停项目,参与巡航导弹的研发。

  比如学校规定,今年必须有2万电气工程类的学生,熟练掌握脉冲爆震发动机的结构、维修、组装、生产等等,你同班同学都在学习这方面,你突发奇想,认为到了外太空可以利用核能搞出‘空气动力发动机’,借此节省燃料和解决补给问题,而你的构思只要合理,你也可以成立专门的研究小组,并获得资源分配。

  基于以上。

  最近两年,三元农业在科技领域的突破,几乎呈爆炸式增长。

  如果用一个时代描述,大概相当于二战时期的徳國,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搞出一系列新兴事物。

  这得益于工业体系的完善、人才储备效应、资源集中配置、超前项目扶植。

  缺点也与当时的徳國有些类似:资源过渡分散。

  比如截止04年,三元农业同时推进2万个科研项目,相关研究经费,更是难以统计。

  正常来讲,这会造成生产标准化不足,毕竟模具不是一天做出来的,如果一套磨具耽搁一周,一个项目就会延迟一周,3万个项目依次向后递延,鬼知道什么时候才有结果。

  但三元农业开挂,有船坞可以配制新材料,有铁匠铺可以制造高精密模具,有城镇中心的产物帮忙过渡搞不懂的环节和搞不出来的技术···

  所以集体的创造力,足以震撼全球。

  甚至许多新事物做出来,科研人员也搞不懂原理,但就是做了出来。

  也所以,当修仙成为一种需求,并且还是老余董的需求,集体内必然要组建‘研究修仙的部门’。

  又叫:超前科技研究局。

  隶属于:三元高科。

  旗下设有生物基因工程、玄学超现实研究、法宝研发与生产···

  其中,在生物基因工程方面,虽然三元农业没有相关技术,以往都是用马厩培育坐骑,假装自己有,但随着刘副主任挖来大量相关人才,基于马厩构成的三系基因技术,开始遥遥领先全球。

  比如先培育坐骑,再提取优势基因进行克隆,然后培育克隆体,接着筛选新的优势基因继续克隆、培育、克隆、培育···因此有了十数米直径的超级大王八、长出翅膀却不会飞的巨蟒、长出鹿角和牛蹄的狮子等等,为集体动物园增添了许多项目。

  而玄学超现实研究,基本是qi功、练气、冥想、下蛊、挨揍。

首节 上一节 764/85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御兽:能看到进化路线的我无敌了

下一篇:四合院之十分快乐的年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