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华娱05,我们的科幻电影宇宙

华娱05,我们的科幻电影宇宙 第396节

  那一次的演艺大讨论王皓也有参加,在他看来,这可以说是一件划时代的行业盛会,同时对于影视行业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此之前,国内有关于演技的学习,有关于演员的培养,主要还是传承自上个世纪的苏联。

  之后虽然在表演理论这一块上虽然也有进步,但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体验派」、「方法派」、「表现派」各有受众,各大学院你玩你的,各个老师我玩我的。

  再叠加上市场好转,演员敬业程度逐渐降低,导演要求慢慢放松,跨行成了常态,于是什么歪瓜裂枣也都能支撑一句演员,演技这个词就越发成了烂大街的东西。

  至于现如今,流量时代到来,年轻艺人就更是很少在演技上下苦工了,“声台行表”全都成了笑话。

  台词喊“1234567”让后期配音,走路松松垮垮、斜肩驼背、脖子前倾,动作僵硬让替身上,表情五官乱飞吓坏小孩子。

  当时演艺大讨论,光是圈内前辈们对新人的吐槽控诉都花了个把小时的时间。

  老演员们说新人不敬业,导演说找块叉烧都比他们会演,至于艺术院校的老师们也是大倒苦水。

  都说“出名要趁早”,按照北电等几个学校老师的说法,现如今孩子们所面临的诱惑是越来越大。

  许多刚考进学校的孩子,大一就有经纪公司找上门来,即便没有经纪公司找,有的学生也是上赶着找公司签约,唯恐落后了。

  而且读书之后,也很少有学生能沉下心来认真学习,脑海里想的都是该如何红,该怎么出道才能一炮打响,哪还有心思、定力和时间沉下心来努力提升自己的演技。

  这点之前的刘亦菲、杨幂等人就是最好的例子,也因为对学生接戏的限制,圈内之前还有“北电出明星、中戏出演员”的说法。

  之所以如此,还不是中戏的学生得在大二之后才能接戏,多了两年的校内学习时间。

  可在如今这种国内的大环境下,艺校老师们也已经压制不住学生们想要快速出名的躁动内心了。

  而且就算是真有学生踏踏实实在学校里学习表演,这又会面临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好好学习的这三、四年里,无形中少了很多机会。

  圈子里更新换代快,有时候实力固然重要,机会也是不等人,特别是年轻艺人、偶像明星这一赛道,真学个几年,时间一晃而过,出来稍稍蹉跎一下,直接就可以去演中年角色了。

  针对目前演艺圈青年实力派演员断档的这种情况,参与研讨会的圈内前辈们一致认为,想要让有天赋的艺人走传统学院派培养路线,先参加高考再去三大艺校学习,是行不通的了。

  过去那种循规蹈矩的实力艺人培养机制,已经跟不上变化极大的新时代。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圈内前辈们又讨论了许久,最终商量出了“星火计划”。

  这个计划主要还是参考了日、韩的练习生制度、英国的剧团和戏剧学院培养制度,以及美国的演艺氛围学习模式。

  欧美日韩的娱乐产业毕竟比华夏发展得更早,走了些弯路,很多模式和规则自然也更成熟。

  像是日、韩,直接从小开始顶点培养爱豆偶像,训练他们的专业技能,明星艺人都是流水线上的产品。

  而欧美则是教育产业发达、教育理念超前,讲究个不扼杀每个孩子的天赋,在通识教育阶段往往就辅助培养了孩子必要的演员体质。

  这点和国内的校园生活以考试成绩为主,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至少欧美的教育体系中,体育、美术、音乐等课程并不会被数学和语文所取代。

  在那边各个阶段的教育中,都有且有很多非常好的表演机会,从小学开始,欧美学校里就有了话剧社团和艺术课程,话剧表演氛围也更加浓厚,虽不一定比得上体育,但那边的学生至少比华夏国内孩子们更容易接触到表演。

  所以很多人往往也会发现,欧美那边经常出现年轻且富有演技的少年甚至是儿童演员。

  当然这主要还是和经济条件有关,随着华夏如今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华夏家长在孩子艺术、体育等项目上的学习投入也同样在大幅度增加。

  这也是为什么在2020年以后,国内也陆续冒出了很多有灵性的新生代童星,还不是那些孩子更早且更有规划地走上演员这条道路。

  特别是那些星二代、富二代,一门心思往这条路上挤。

  如今众多影视圈前辈合力商量出来的“星火计划”,无疑就是取外国艺人培养体系之所长,力图为华夏的影视产业输送更多优质的新力量。

  只是光有计划还不够,这些年幼的好苗子又该怎么培养呢?

  “好,接下来你们再和我完成另一组运动。”

  教室里,在老师的指导下,年轻的学生们伸展双臂,指节屈起又放松,手腕手臂上下摆动,两条胳臂像是水流一样从指间流淌到肩关节。

  不仅如此,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得来回踱步转圈圈,整个人仿佛踩在海浪之上一样。

  这一整套动作并不容易,可以看到教室里的年轻学员有很多肢体的协调性不够,动作十分僵硬,手臂的摆动像是跷跷板。

  当然,也有些学员,特别是有舞蹈功底的女生,学起来就很轻松,在老师的指导下,片刻功夫就练得有模有样,整个人宛如一只在海浪上飞翔的海燕。

  这就是属于格洛托夫斯基演员训练法的特殊技巧。

  格洛托夫斯基演员训练法又被称之为“格派”表演法,是由波兰导演、戏剧家耶日·格洛托夫斯基所创。

  这位是二十世纪剧场大师,与表演界大名鼎鼎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以及阿尔托同为影响当代表演艺术最为深远的理论家。

  而他的“格派”表演体系,崇尚“质朴”和“贫穷”,认为大量灯光、服装、化妆、布景的运用扼杀了剧场演员与观众的交流。

  同时在演技训练上,他也认为肉体是演员表演的枷锁,只有消除身体器官对演员表演的阻力,才能将其变成表演的助力。

  因此他提出了一套极其严苛的演员训练法,强调通过严格的形体训练激发演员内在的精神能量。

  例如比较常见的肢体对立练习,即通过将身体分为对抗的两部分,右侧肢体优雅灵动,左侧肢体笨拙呆板,如此调动情绪,利用这种冲突、对扛、拉扯,来激发训练者心中的愤怒、烦躁、不安等负面情绪。

  内中的道理其实也很简单,就好似你正在专心做某件事情,结果边上一直有人在喋喋不休的打扰你,感觉是一样的。

  当然啦,这种训练方法说起来简单,但实际的练习过程中对于演员的天赋要求无疑要更高,它不仅要学生有更强的想象力,还得有强大的身体控制力。

  特别是这种训练方法越到后期,对于学员的身体压榨强度就越高,像是所谓的“泼洒冰水、强光照射”,颇有些走极端的意思。

  不过极端的方法往往也能成就更具爆发力的表演,像是目前国内“格式”表演体系的领军人物冯远征老师,他的安嘉和谁敢说没有爆发力?

  所以关于这些学生的演技培养上,冯远征也是受邀参与到了学习课程的设计当中,并且他的几名学生也顺带着成为了培训班的老师。

  当然“星火计划”肯定不可能全部采用“格式”表演训练法,其他的什么“斯式”训练法,“体验派”、“表现派”之类的,也都有老师负责教授。

  不过这也不是什么方法都稀里糊涂凑在一起,而是由冯远征这种深谙表演与教学的老师们进行归纳、融合、总结,博采众多学派之长,加上这些年新出现的国内外表演理论,以及华夏本身的一些培养训练方法,重新确立的一版“艺人培养训练体系”。

  该“训练体系”最终由王皓拍板定下“中式表演训练法”的名字,上一届“星火计划”的学员实践体验过后,效果都还不错。

  而且负责教导的老师们也收集到了大量的反馈,又经过新一轮的讨论与改进,目前张婧仪他们学习的,已经是“中式3.0版本”,要更加适合华夏电影的拍摄制作习惯和亚洲演员的体质。

第500章 张婧仪见闻(上)

  “好了,就先看到这吧,王老师,我还有事,就先走了。”

  教室外,王皓旁观了一下“星火计划”新学员的训练,便和王劲松老师道了别。

  他今天看这些学员只是顺路,来北电主要还是有其他事情。

  而在教室里,学员们可不知道自己刚刚正在遭受业内大佬的注视,依旧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表演训练中。

  而等到这一天忙碌且辛苦的训练结束后,回到宿舍的滨边美波一接触到床榻就直接躺倒下来,浑身瘫软到连一根手指头都不想动弹。

  “きもちいい(舒服)!”

  和她有着同样表现的还有张静怡,作为学习互助小组,两人自然被分到了一间宿舍。

  宿舍的陈设不错,内部的装修也很新,上床下桌,两人居住,空调、卫生间和热水一应俱全,除了不能用大功率电器,其他没什么不好的。

  两个小姑娘闲来无事,也相互之间热络地交流着,你说说东瀛的风景,我讲讲家乡的趣事,对于身心已经疲累到极点的她们来说,这就是极好的放松了。

  当然,“星火计划”的学员培训课程,也不可能都是这么劳累且伤神的,至少在学校里待了半个月后,滨边美波他们就迎来了一个极其有趣的课程。

  这天一大早已经提前得到通知的滨边美波就背着小包,和好朋友张婧仪一起手牵着手,随着大部队上了一辆大巴。

  大巴满载着“星火计划”的学员与老师,驶出北电校园,在拥挤的道路上行驶了一个半小时,这才抵达了目的地。

  “哇!太壮观了,这里真大啊!”

  大巴车上,学员们看着车窗外的建筑物,忍不住就张大嘴巴发出了由衷的感慨。

  【东方·星河影都】

  由金属框架和胶卷造型装饰所形成的高大门户上,目的地的名字是那么耀眼。

  而当车辆通过门禁进入大门,眼前豁然展开的一排银白色建筑群让滨边美波忍不住把脸贴在车窗上。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东方·星河影都】,亚太地区最大也是最先进的国际性影视制作基地吗?

  9月份的上京阳光依旧强烈,干燥的空气让人即便待在有空调的车里,依旧是口干舌燥。

  滨边美波看着窗外的一切,下意识地抿了抿嘴唇,喉头滚动了一下。

  对于一名有追求的演员来说,光是看上一眼她就知道,只有能够来到这里参与影视作品的拍摄与制作,才算拥有高质量的演艺生涯。

  而当他们下了车,跟着老师离开停车场,开始在园区里参观学习后,她就越发坚定了自己刚刚的看法。

  学员们所参观的首个景点就是【星河电影博物馆】。

  这里是靠近影都办公大楼的一处独栋建筑,外形看起来像个老式的摄影棚。

  滨边美波等人走了进去,自有专门安排好的讲解员带领着他们,为他们讲解其内部的“光影长河”主题展。

  主题展分为“过去的故事”和“新星之光”两大单元,其中“过去的故事”主要是有关于华夏影视产业的曾经的辉煌。

  这里不仅仅只局限于上京本地的北影厂一家,以星河集团在业内的地位,他们同时还收集到了全国各地的很多老电影物件。

  像是北影厂1958年生产的35mm胶片剪辑台、《骆驼祥子》的手绘分镜稿、《霸王别姬》程蝶衣的戏曲头面原件、《大闹天空》的孙悟空设计原图、《高山下的花环》里的道具军挎包……

  光是这一部分展厅,滨边美波和张婧仪走进去之后,就只觉得仿佛瞬间穿越了时光,回到几十年前,亲眼见证了当时的电影拍摄制作,感受到了那些前辈们对于电影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特别是其中有一份演员亲笔写的人物分析小传,巴掌大的一个笔记本,上面的字迹密密麻麻。

  虽然笔记本的主人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演员,人物小传分析的角色也并非是什么知名作品中的重要人物,但即便是小作品,也能通过这本人物小传,看出那名演员对角色全身心的投入。

  而除了这些过去的电影道具和以外,随着他们从“过去的故事”走向“新星之光”,一条走廊两边也展现了华夏电影产业这些年来的进步。

  北平时期无声电影放映机与1990年代北影厂同期录音设备的对比,还有过去上美厂的手绘动画稿件与电脑动画素材。

  等这一条电影进步之路走完,就来到了能够展现星河集团这些年成绩的“新星之光”展厅。

  走进这个展厅里,滨边美波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个木头箱子。

  “这是什么?”

  滨边美波瞪大眼睛,确实是没想到代表星河集团成就的展厅里竟然会放这么一个东西。

  她又揉了揉眼睛,再仔细一看,没错,这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木头箱子。

  木箱约莫两米长,半米宽,刚刚好能躺下一个人,材质是那种极其廉价的原木,随便用铁钉钉起来的,木头上面甚至未经过打磨,还有不少毛刺。

  “这是干什么的?”

  还不等带领他们的导游进行讲解,滨边美波身旁的张婧仪已经先一步给出了答案。

  “啊,这个……这个我知道!”

  她拉着滨边美波的手,指着那个木头箱子兴致勃勃地介绍道:

  “这应该就是王皓导演他们拍摄第一部电影《活埋》时用到的箱子道具。”

首节 上一节 396/5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震惊!我竟觉醒了空间异能

下一篇:都市纯阳真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