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神:从月入五千到资产千亿 第1401节
哪怕没有任何契机,只要这些人发现无利可图,就会纷纷四散而去。
乔木当然可以选个自己知道剧情的项目,装糊涂进行实验,然后时不时给他们点甜头,一直这么吊着他们。
就如同在驴脑袋前面吊一根胡萝卜。
但他不能这么做。如此弄虚作假,完全无法真实还原调查员们在未知环境中团队合作的情景,探索出来的方案也必然南辕北辙、彻底走样。
所以,如何在没有任何预期收益、看不到任何成功的希望的情况下,维持所有人的主观能动性,就成了他们的当务之急。
这个问题,其他三位P9就更帮不上忙了。
哪怕是P9,终究也只是调查员而已。
哪怕是调查员,终究也只是一个职业而已。
工业文明的社会是高度分工、高度专业化的,某个领域你没学过就是不懂,没做过就是不会,不长时间浸淫就是不擅长。
哪怕你一出手能毁天灭地,你也不可能靠绝对的力量威慑,让一个工业文明良好运转。
最多只能靠恐惧的胁迫来维持最低限度的运行,但这个下限也注定会越来越低。
斯大林的枪杆子不可能让苏联摆脱官僚与怠工,调查员的拳头同样不能。
管理的本质是调动人性中的积极面,以压倒消极面。没有人能通过放大人性的消极面来实现向上与进步,天方夜谭都没这种故事。
简单来说,哪怕现在出来一个创世神,也只能用人们的敬畏与恐惧,让人们服从、屈服,让文明勉强维持运转。
但绝不可能仅凭力量的威慑,就让文明进步。
否则,哪怕有这么一丝一毫的可能性,人类的文明之光也应该在监狱才对。
他们是调查员,他们确实很能打。
范鸿能一个人把一大群杀人无算的厉鬼追得鬼哭狼嚎。
颜其平能轻而易举将方圆一里地化作火海。
乔木甚至有信心能单挑一支武装到牙齿的信息化现代复合军队。
但他们也没有办法能啥都不给,就调动起几十个调查员的工作积极性。
这个现实很让他们这些眼高于顶、甚至堪称天之骄子的P9感到挫败,但再挫败这也是现实。
一番大眼瞪小眼之后,乔木只好草草宣布散会。
这个最要紧的问题,反而一点思路都没有,只能回去慢慢想了。
不过好消息还是有的。
他在新起点这边忙的焦头烂额,智翱那边的融资谈判终于取得了重大进展。
宋理与李春霞这两位董事,分别代表星海实业投资和河北友联投资,决定接受芸木股份两个亿换取12%股份的投资报价,并正式通报乔木,他们决定跟投。
上一轮融资,10%的股份就值2个亿,这一轮2个亿却能换到12%的股份,相当于智翱的估值缩水了20%。
也算是大家都接受智翱估值偏高、需要重归理性这个结论。
星海实业投资在经过严格严密的考察与评估后,决定跟投两个亿。
李春霞则决定跟投一个亿。这笔钱不是她个人的,而是她和几个朋友一起凑出来的。毕竟没有李家帮忙,她自掏腰包一个亿,压力太大。
她和对智翱感兴趣的朋友一起成立了河北友联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注资一个亿,投资智翱。
做实业的,手里都没几个余钱。
这下子,智翱一口气融到了五个亿的资金,资金饥渴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当然这事儿没完,至少乔木和宋理那边没完。
因为星海实业投资同时也是芸木股份的股东。虽然对方放弃了经营权,但并没有放弃对外投资的相关权益。
也就是说,没有星海实业投资与神州百济药业的签字,芸木股份是不可能与乔木签署一致行为人协议的。
神州百济药业那边当然好说,那边对无人机产业没兴趣,随便哄一哄也就签了。
但星海实业投资就没这么好糊弄了,毕竟人家对智翱是报以厚望的,绝不可能轻易放弃自己应有的权益。
而乔木也绝不会放弃芸木股份的一致行为。毕竟芸木股份未来每年都有好几个亿的固定收益,这笔钱放在芸木那里完全是浪费,只有投进智翱才能获得最大收益。
随着芸木对智翱的投资越来越大,如果不能拿下一致行为协议,就等于他亲手为自己打造了星海重工这个足以威胁他企业掌控权的劲敌。
这轮融资想要落实,乔木与宋理之间,还要展开一场注定无比艰难、却也必然友好和谐的谈判。
第1096章 制度建设2
乔木与宋理的谈判进行得艰难却也坚决,气氛也一直维持在水准以上,没有任何不快。
因为双方都知道,现阶段他们的利益诉求是高度一致的,都希望智翱发展得越快越强越好。
双方也都很清楚对方的底牌,甚至可以说,这场谈判就是在明牌的情况下进行的。
而且从一开始,星海那边就占据绝对的优势:因为智翱真的要没钱了,拖不起。
宋理不是老板,可以不在乎。毕竟智翱拖一拖工资对企业发展不会有任何实质性影响,这在初创企业中是非常常见的。
但乔木不行,他是老板,现金流出现问题,伤害的是他的权威。
所以乔木象征性地挣扎了几下,见没什么用,也就在双方的共同预期中乖乖躺平了。
然后双方就愉快地签署了谅解协议。
星海同意芸木当下与未来在智翱的全部投票权,都与乔木保持一致行为。
乔木则承诺,在星海重工集团的主营业务范围内,星海重工拥有排他性质的深度优先合作权;且未经星海重工许可,不得与其竞争对手展开合作。
不要小瞧这份协议,不要因为星海实业投资已经是智翱的第二大股东了,就觉得这份协议是锦上添花。
这份排他性协议,真正的价值在于智翱在未来与星海重工的所有合作谈判中,都放弃了引入竞争对手这一手段,也就丧失了很大一部分议价能力。
星海重工将天然占据优势地位,更容易获得合作的主导权。
乔木并不是很在意这一点。
星海重工也在做产业级无人机,但一直没什么成效。这家重工业巨擘在这个全新的领域表现出了明显的水土不服。
智翱与星海重工注定不会有业务上的战略竞争关系,双方注定是互补的,是天然的合作伙伴。
在合作中,技术话语权一定在智翱手中。星海重工连底层技术架构与平台都搞不定甚至搞不懂的话,就算协议上白纸黑字将项目主导权让给对方,权力最终还是会自动回到智翱手中。
这种情况下,如果他都无法保住合作的主导权,他干脆出门买块儿豆腐,一头撞死算了。
乔木与宋理的谈判一结束,新一轮融资协议就迅速签定了。五个亿的资金也很快进了智翱的企业账户。
这个消息对智翱近两百名员工而言,是一枚巨大的定心丸。
毕竟公司一件商品都没卖出去呢,就已经成功融到两笔巨款了,这无疑是很重要的信心提振。
星海重工集团连续两次巨额投资,也让公司私下里出现了一个八卦传言:他们年轻的乔总,其实是星海重工创始人兼董事长孔敬东的姑爷……
不过这个传言仅限基层,暂时还没传到乔木耳中。毫不知情的乔木,这段时间又暂时将主要精力挪到了新起点那边。
因为他为山西夏令营制订出了一套奖惩方案。方案好不好用,该怎么改进,当然得用过才知道。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取消了山西夏令营的自由进出,改为报名审核制。
在宣布之前,他先询问了所有参与过山西夏令营活动的调查员,未来几周是否愿意继续参加活动。
如果是之前,大家不管有没有时间,都会表示愿意。临时有事的话大不了再请假。
但现在不一样了,比起他的夏令营,吕同生的集体项目更有吸引力,而且对方摆明了就是较劲,只要山西夏令营的活动周,吕同生就一定会在前一天或后一天安排集体项目活动。
这种情况下,那些更希望参加集体项目的调查员,也不好再敷衍乔木,避免凭白得罪他,就都明确告知他暂时不会参加了。
乔木也顺利拿到了山西夏令营的确切名单。夏令营原本超过一百五十名的参与者,此时已经只剩下八十多人了。
他相信,如果他晚几周询问,名单人数会更少。
因为随着集体项目的扩招,越来越多的人会最终选择那边,尤其是他并没有表现出双方势不两立的态度,反而颇为大度。
既然他都无所谓,其他人自然不会有什么心理负担。
拿到明确愿意继续参与山西夏令营活动的成员名单后,乔木就正式宣布了夏令营改为限额审核制。
除了现有的83人,其他人想要加入山西夏令营,必须等待每周数量不定的名额,还要接受P9与P8的的共同审核。
乔木还公布了相关审核标准:
按照上个月个人绩效评价高者、过去半年无公司处分公开记录者、已经完成本月保底者、能力与专长符合特殊要求者等多项标准,综合评定后择优录取。
这条规则一出来,所有人都懵了,除了三位P9,其他人根本不知道乔木想要干什么。
不少人,尤其是已经退出、不在名单上的人,赶忙四处打听。但没有人能为他们解惑。
而那些因为谨慎,暂时选择留在夏令营中的调查员们,则庆幸不已。
虽然他们并不清楚自己究竟在庆幸什么,但一件事、一个身份,一旦有了门槛、有了获取难度,人们天然就会予以珍惜。
这就是乔木颁布这项规定的目的。
轻易得到的永远不会被珍惜,越是为之付出过的就越会在乎。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认知失调理论。
例如一杯很难喝的饮料,如果是免费送给你的,你喝一口就会直接扔掉。
但如果这杯饮料是你花三十买来的,或者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赢来的,哪怕明明很难喝,你也不舍得扔,反而会硬着头皮喝完,甚至在这个过程中竭力挖掘这杯饮料的“优点”,让自己好受一些。
这是乔木从智翱人力资源部那里学到的小技巧。
当然,即使是已经在山西夏令营中的那83人,也不能高枕无忧。
他们很快就收到了新的规则:山西夏令营内部将推行成员匿名评分规则,与积分管理制度。
不仅如此,他们还接到了乔木推给他们的一个定制飞信小程序。
点进这个小程序,简洁的界面顶部,首先就是【匿名评价】选项卡。
太原P7宋太祖没有去看别的部分,直接点进了这个选项卡,发现新的界面中,正是下一次集体活动他所在小队的其他队员。
他随便点开一人,弹出一个选项框,里面有五个评分项,包括计划达成度与积极性、品德言行与集体责任感、应变决断与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与相处感受、组织能力或成长速度。
五个评分项都是十分制,他也不知道最后是算总分还是平均分。因为现在还无法评分,点击显示管理员未开放评分功能。应该是要等下次活动结束后才会开放。
下面还有两个单独的选项:
是否愿意看到该同事继续留在山西夏令营中?
能否接受未来继续与该同事共处一队?
上一篇:诸天影视世界从繁花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