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四合院:我!享受缺德人生

四合院:我!享受缺德人生 第266节

  “咱们俩必须立字为据!”

  “行,那就三天为期吧。”

  “太短了!”

  易中海立马反对。

  三天久给你换房。

  你以为换裤子呢。

  “要多久啊,我特么的,总不能让我等上好几年吧。”

  “总之……时间越长越好。”

  易中海当然希望他早点搬走。

  可要是期限内没找到好房子,那不是就前功尽弃么?

  “行,要长是吧!即便是期限到了2024年,我也会还你钱。”

  “哼,希望你说到做到。”

  易中海拿着一张期限到2024年的收据,总感觉哪里不对劲。

  不过期限长点也好,想找一个替换的房子,也没你那么容易。

  既然是走出了这一步,就是胜利的开始。

  ................

  “易中海找你干嘛?”

  步向东顺手就把四百块钱塞给白玲。

  “他想要我们换个房子搬出去住。”

  “你答应了?”

  白玲顿时就瞪大了眼睛。

  虽然这个大杂院真的杂。

  可是家里住的很舒服啊。

  这里的点点滴滴,都是他们的回忆。真的搬出去,白玲还是感觉不舍的。

  “答应了也没答应。有好房子搬也行,没有就不搬,咱们没什么损失。”

  这话白玲到是没有反对。

  有更好的选择也挺好的。

  这个院里的事情确实多。

  不过白玲微微大量了步向东一下,“哎,我怎么感觉你这回又挖坑了。”

  自家男人,她可是很了解的。

  “没挖坑,我们立了字据,很公平的。在期限2024年之前字据有效。”

  “还立字据了,还好……等等,2024年前有限。期限怎么这么长啊。”

  “他说期限越长越好。”

  白玲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因为这货币是会贬值的啊。

  “他怎么就答应了呢?”

  “易中海急病乱投医。”

  “这个院……怪人真多。”

  “不说了……晚上造吧。”

  “不了!”

  “造吧!”

  “不!”

  “昂!”

  拉上被子,很快床板吱呀吱呀的想起来。

  春夏的夜,外面的虫子苏醒也开始啼鸣

  深蓝的天空中挂著一轮金黄的圆月。

  下面是院子的空地。

  空地四周,都堆着各种各样又寻常的杂物。

  其间有一个七八岁的少年,穿着军绿小衣。

  手捏一柄烧火钢叉,向一扇门尽力的撬去。

  那门却纹丝不动,气的他咬牙切齿退走了。

  这少年便是盗圣棒梗。

  ................

  少年盗圣上线了。

  自然是贼不走空。

  “TM的步向东,厨房都上锁,你看不起谁呢。”

  棒梗骂骂咧咧的。

  只能退而求其次,摸过月亮门,朝后院走进去。

  他奶奶说过。

  这院里以前最有钱的要数易中海。

  但是现在要数步向东家里有钱了。

  而许大茂是仅次于步向东的富裕。

  而且据说娄晓娥的嫁妆里面还有小黄鱼和古董呢。

  棒梗悄悄的靠近。

  展现出极大的天赋,即便是小小年纪也有模有样。

  什么叫天赋?

  这特么的就叫天赋。

  天不生我盗圣贾梗,盗门亡故长如夜。

  殊不知道,一个身影吊在他身后不远,也更隐秘。

  这人赫然是步向东。

  棒梗前下去撬门,他第一时间就发现了。

  只是棒梗太菜了,想抓贼抓脏都没机会。

  旋即决定吊在他身后,说不定能来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不过一看贾家的门是开着……他溜进去把两张遗照取了。

· 0求鲜花···· ······

  当然……是恶趣味了。

  贾家能被步向东惦记的东西没有。

  这院里大部分人家里是不上锁的。

  这还得得益于易中海推广的理念。

  当初为了评上先进,展现出一种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景象。

  非但自己不锁门,也不让别人锁,大家久而久之就顺从了。

  既然没锁,棒梗很快就摸进去了。

  许大茂家的厨房还是有点东西的。

  米面,蔬菜,蛋肉,一些干活。小日子过得是相当的滋润。

  只是今晚黑漆漆的,什么都看不清,棒梗只能掏出火柴来。

  ................

  冒着被人发现的风险!

  棒梗终于从火柴盒里,抽出了一根火柴来。

  在盒子上一擦,哧!小小的火苗冒了出来。

  棒梗把火光朝前晃了晃,整个厨房都亮了。

  只是一瞬间,他就毛孔张开,整个人呆住。

  在厨房窗户玻璃上居然看到了他爷爷……

  虽然他没出生他爷爷就没了,可照片见过啊,苍白的月光,苍白的脸。

. ..... ....

  棒梗刚想再看一眼,火苗熄灭了,人脸不见了,只剩下烧过的火柴梗。

  他忍住恐惧没敢喊出来。

  因为他是来偷东西的啊。

  棒梗又擦了一根。

  哧!火苗有窜了出来,发出亮亮的光。

  墙被照亮了,变得透明了。

首节 上一节 266/39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国运三角洲:一声花来,全员红温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